凌晨四点半,黎巴嫩南部的天空下,还是一片宁静。但突然间一声巨响,只见两辆以军坦克直接撞开了联合国维和部队拉米亚营地的大门,伴随着滚滚烟尘向着营地呼啸而来。
可怕的是,这已经不是以色列军队第一次攻击联黎部队营地了。曾经放话要将黎巴嫩变成第二个加沙的内塔尼亚胡,难道真要这么做吗?
黎巴嫩的黎明:维和部队的困境与国际秩序的挑战
日前,以色列国防军对意大利驻黎巴嫩的维和营地进行了突然袭击,消息一出,国际上炸了锅。更让人气愤的是,以色列军队在第一次袭击后的两个小时内,又朝联黎部队营地附近打了好几炮。
象征和平的蓝盔却伤亡在以军故意挑衅的炮火之下。和平的伤口,再次被撕裂;愤怒的火焰,在维和士兵心中燃烧。
然而,面对国际上的质疑,以色列态度却十分傲慢。
他们狡辩说,当时自己正在和黎巴嫩真主党交火,坦克要躲避反坦克炮弹才误入了营地,而发射烟雾弹也只是为了掩护士兵救助伤员。
明白人都知道,以色列只不过是在“睁眼说瞎话”。单从时间线来看,就能将以色列的谎言狠狠击碎:
在第一次入侵后不久,以色列就对营地进行了炮击,这一做法显然不是用“误入”、“掩护”就能搪塞过去的。以色列真正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武力恐吓,迫使联黎部队撤离黎巴嫩南部,为其地面进攻扫清障碍。
以色列的行为,不仅是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无耻挑衅,也是对国际秩序的极大破坏。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们想要将黎巴嫩,变成第二个加沙。
蓝色贝雷帽下的努力:和平任务与现实挑战
黎巴嫩南部的炮火,将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世人面前:
即使是头戴蓝色贝雷帽,手持和平旗帜的维和部队,也无法完全阻止战争的发生。
自1978年成立至今,由46个国家约1万名士兵和文职人员组成的“联黎部队”一直驻扎在黎巴嫩南部,他们负责监督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的停火协议,并帮助黎巴嫩政府维护其在南部的有效统治。
随着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密集及其与真主党之间的日益交恶,维和人员所面对的压力和威胁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联黎部队的行动也受限于联合国的授权和自身的能力。当手里的资源和权力不够充足时,维和部队仿佛就成了“笼中困兽”。
东方红,照耀黎巴嫩:中国力量,守护和平的决心
在黎巴嫩的硝烟中,有一抹鲜红特别显眼——代表东方和平祈愿的五星红旗。在中国,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头戴蓝盔,胸前别着五星红旗,远离故土前往黎巴嫩,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这410个中国面孔,是联黎部队的重要组成力量。
“不论是在营地还是执行任务,我们都必须全程武装,这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对和平使命的坚守。”
这句话来自建筑工兵分队政工组组长何雷,他将维护军人“不辱使命”的坚毅彰显得淋漓尽致。
中国维和部队在国际上表现得很出色,他们不仅在国际上搭建起了和平友谊的桥梁,也展示了中国的力量。
硝烟背后的暗流:国际博弈与黎巴嫩的未来
对于以色列的狂妄行为,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多个国家纷纷表示谴责,要求其尊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权威和安全,立即停止一切针对维和人员的敌对行动。
然而,美国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态度,却让国际社会颇为不满。作为以色列的长期盟友,美国在事件发生后不但没有对以色列这种破坏和平的行为表示谴责,还装模作样、轻描淡写地表示了一下“关注”和“遗憾”。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还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到以色列,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是在变相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美国的“双标”,无疑给本已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也让黎巴嫩的未来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一方面,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再次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在如何解决黎巴嫩问题上也存在分歧,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对以色列形成有效制约。
以色列对联黎部队的袭击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在当今世界,和平依然易碎,冲突的阴霾依然笼罩着许多地区。
维护和平,打破黎巴嫩僵局,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国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合作促进安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对以色列施加有效压力,迫使其停止一切军事冒险行动,回到谈判桌前,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与黎巴嫩的争端。
其次,还应该给予维和部队更充分的资金支持,加强对联黎部队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援助,为其能够更好地履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职责提供充足的保障。
最后,应推动黎巴嫩各派别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为实现地区持久和平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
黎巴嫩,这座在战火阴霾下已然满目疮痍的中东国家,何时才能重见和平、迎来曙光呢
答案,不在炮火中,而握在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手中。但实现和平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它需要世界各国凝心聚力。
祝愿黎巴嫩早日远离战火侵袭,也祝愿和平的白鸽能早日展翅于中东的蓝天。
参考信息
四川日报旗下《第一军情》官方抖音号
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