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却住着富得流油的丁百万家族。
他们到底多有钱?
据说比皇帝老爷两年收的钱还多!
可是,钱多也未必全是好事,丁家就藏着不少秘密,让人捉摸不透。
乾隆五十二年,家主丁国典突然死了,谁干的?
没人知道。
有人说是仇家下的手,也有人说是家里人争家产闹的。
我,是丁家族谱的保管人,偶然发现了一封老信,信里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话说这康乾盛世,表面上歌舞升平,可底下暗流涌动。
那时候,朝廷不让大家做生意,可生意偏偏做得红红火火。
丁家就是这时候发家的。
想当年,丁家祖上从诸城逃难到黄县,靠卖烧饼、稀饭过日子。
后来,他们脑子活络,慢慢攒了钱,到了乾隆年间,就成了山东首富。
可那时候,商人地位低,丁家就想了个办法:让孩子们读书做官,好罩着家里的生意。
他们花钱请名师,子弟里出了不少当官的,最大的官有四个,都是一品大员!
这招还真管用,丁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可是,跟官场走的太近,也容易惹麻烦,丁国典的死,说不定就是这原因。
丁国典这人,精明能干,把生意做到了十一个省。
他讲究诚信,对家里人严,对外人却慷慨,名声很好。
可他脾气也大,得罪了不少人,有生意上的对手,也有官场上的敌人。
他儿子丁之鹏,是丁家第一个考上进士的,官做得也不小。
可他性格温和,喜欢读书,跟父亲的强硬作风完全不一样。
父子俩对家族的发展,意见也不统一,这也是家里矛盾的苗头。
丁家还有个名人,丁佛言,是个社会活动家,也研究古文字,写得一手好字。
他看着丁家从辉煌到衰落,心里明白得很。
他还参与写了中国第一部宪法,可见是个有见识的人。
说不定,解开丁家秘密的关键,就在他身上。
丁家那么多人,各有各的小心思。
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却想着怎么争权夺利。
丁国典的死,很可能就是家里人搞的鬼。
丁家发财,也不是一帆风顺。
他们跟别的商家抢生意,也受着官府的压力。
生意做大了,跟其他商帮的冲突就多了。
为了抢地盘,丁家什么事都干,甚至用些不光彩的手段。
这些冲突,说不定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丁家虽然有人在朝廷当官,可官场复杂,丁国典又是个强势的人,难免得罪权贵,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再说家里,丁国典和儿子丁之鹏意见不合,其他人又盯着家产,这些都可能让丁国典死于非命。
我按照信上的线索,找到了丁国典的日记。
日记里,丁国典记录了他和一个神秘人物来往的事,还有一些秘密交易。
这个人,居然是朝廷里一个大官!
丁国典为了家族的利益,跟这个大官做了交易,结果却被对方出卖,害得丁家家道中落。
日记的最后,丁国典担心家族的未来,也感叹自己的命运。
这本日记,让我明白了丁国典的死因。
他不是被仇家害死的,也不是被家里人害死的,而是被自己信任的人害死的!
想想真是让人难过。
丁国典死后,丁家慢慢衰败了。
清朝灭亡后,丁家的钱也越来越少。
丁佛言这些后人,致力于文化事业,也算是为家族传承做了一点事。
丁家老宅,现在成了国家保护的文物,记录着丁家曾经的辉煌。
丁家的故事,是中国生意场上的一段传奇,也是那个时代权力和金钱纠缠不清的写照。
它告诉我们,赚钱不容易,有权也不能乱用。
只有不做坏事,才能走得长远。
丁家“读书做官保生意”的路子,虽然一度成功,但也危险得很。
它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生意,都要跟着时代走,才能一直兴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