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希望在人
20年前,CSR(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中国新闻周刊率先在国内创办企业社会责任主题活动,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传播和推动CSR理念的时政媒体。11月28日,中国新闻周刊发布《致成长:企业社会责任20年发展报告》。《报告》以调研、访谈、案例等形式,回溯责任成长,解码可持续发展,彰显责任之星。以下为《报告》的系列访谈。
5年,500亿,5万就业岗位,5万涉农主体帮扶,5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这是新希望在2020年启动实施的乡村振兴“五五工程”,即未来5年,要向农村农业领域新增500亿人民币投资,新增5万名涉农人员就业,培训5万名“绿领”新农民,帮扶5万名涉农小微主体,建立5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这并不是刘永好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第一笔大型投入。从光彩事业、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与乡村的故事要追溯至1993年。
1993年,刘永好坐火车经过凉山州时,看见窗外有一群赤脚的小男孩正背着篓子捡煤渣。这一幕让刘永好心里五味杂陈,“这勾起了我穷困童年的回忆,内心很受感触,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的想法。”此时,距离他和刘家兄弟们在成都新津县古家村创建“育新良种场”刚刚过去11年,在农村能人还在创业的发展阶段时,刘永好就已经在心里埋下了责任的初心。
1994年,已是全国政协委员的刘永好联合其他9名民营企业家共同发表了《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倡议书,这篇倡议中写道,“消灭绝对贫困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彩事业”。随后,从“育新良种场”已经发展为集团公司的希望集团率先投资1500万元,在四川凉山州兴建了全国第一家光彩事业工厂——西昌希望饲料厂,开启了产业扶贫之路,中国民营企业领域的光彩事业也由此诞生。
30年来,新希望集团已累计向中国“老少边穷”地区投入50多亿元,直接捐赠超10亿元,建设超过150家光彩扶贫事业工厂,带动6万余人就业,帮助数十万人脱贫。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刘永好似乎更在乎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农民的朋友。在迈入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除了“五五工程”外,刘永好又再次联合9名民营企业家一起,发起“万企兴万村”倡议,动员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去见证乡村变化,振兴乡村发展。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以下是采访实录摘编:
“理解、奉献、责任”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光彩事业迎来了30周年。从“三农”问题的提出,到以乡村为载体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和30年前相比,中国民营企业和乡村都有哪些“成长”的变化?
刘永好:这30年来,我们的民营企业成长了,对国家的贡献也大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阶段,民营企业当初的规模是很小的,占国家的比重也非常低。到今天为止,《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达到了92.3%。
第二个成长是乡村的经济发展了。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率先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使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相对城市而言是缓慢的。如今经过乡村的发展以及社会专项的扶贫/脱贫攻坚、人才振兴等帮扶措施,使“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中国农村大田作物的机械化水准已经达到70%以上,而我们的养猪养鸡养鱼畜牧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也有相当大的进步和成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较大增长。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光彩事业30年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30年。在您看来,企业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刘永好: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希望在人。
以新希望为例,我们是从产业链发展,带动农民就业、技能提升、种养模式转型,到针对贫困山区的“光彩事业”产业扶贫,我们主要是以工业化、市场化、产业链进行赋能。到2021年,在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的历史时刻,我联合其他民营企业家再次发起了“万企兴万村”倡议,并将新希望转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提出了乡村振兴“五五工程”、十万绿领新农人培训计划,开始乡村振兴“村长班”培训等。
我在新希望内部一直反复强调,新希望要做时代、国家需要的事,新希望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家庭、企业、社会、国家。我们在参与扶贫事业、光彩事业时,要求中层以上管理者必须参与,公益活动早已成为新希望一种自然而然的企业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理解、奉献、责任融入其中,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任与支持。
“和农民朋友一起成长”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11月,新希望在浙江举办了第四届(2024)乡村振兴“村长班”。您开设“村长班”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
刘永好:乡村振兴必须要有好的带头人,村长强则农村强。我们在帮助10万新农人培训的过程中意识到,需要集中精力把村长、村支书们组织起来,通过培训学习,线下线上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开阔视野、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他们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能力。
以前我们都觉得村里的村长、村支书年龄都比较大,但是这几年我们发现报名的村长、村支书绝大多数都是30岁到50岁的中年人,他们好多是外出务工赚了些钱回乡创业的人,他们比较有想法,还有好多都是大学毕业生的村官。总之,这个群体相对年轻,比较有活力、有干劲。我相信我们国家农村的基层组织稳了、发展了、富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农村经济就发展了。
截至今年,我们已经连续办了四届“村长班”了,全国有超3000名“村长”报名参与选拔,超400名学员顺利毕业,影响辐射村落超3000个。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在农业领域调整还面临一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问题和挑战。您觉得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需要弘扬或培养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刘永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农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跟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农民依然是一个基数庞大的人群,需要在帮扶的基础上一点一点进步;261万个村庄是中国最基础的社会组织,需要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一点一点改变。
2017年中国提出乡村振兴,我们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民营企业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相对贫困的地区,帮助需要帮助的农村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跟农民朋友一块成长,一块进步,最终让中国农业能像中国的工业一样,走到世界的前列。
作者:张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