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白马之盟有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公元216年曹操强迫汉献帝封他为魏王,公然违背了白马之盟。刘备是正宗的汉室宗亲,难道反而要低曹操一头不成?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曹操都不敢用汉献帝来否定他的王位,因为要说刘备没道义的话,那曹操就更站不住脚了,直接是违反了汉朝的祖制。所以说,刘备称王并不存在道义问题。关羽打襄樊之战,矛头对准的是曹魏又不是东吴,孙权着急个什么劲?刘备集团的衰败无他,本质上就是《榻上策》和《隆中对》之争,双方都想完成自家的战略构想,所以谁都不可能放弃荆州。
鲁肃活着的时候,尚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鲁肃病逝后,东吴鹰派代表吕蒙和陆逊接连上位,关羽又出征在外,这才给了东吴天赐良机。要么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立刻撤回大本营,要么刘备当初就别借南郡,借南郡才是刘备下的最臭的一步棋。
印玺啥的肯定打造了呀,不然他咋办公?刘备指望不上汉献帝了,他走的是刘邦祖制的路子,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得,刘氏宗亲而王者,天下共尊之。由于走的是老祖宗的路子,自然也就不需要汉献帝的任命书了,先封后奏即可。当然这些可以接受反驳,只要汉献帝下旨说刘备纯属瞎扯,其汉中王之位朕不予承认,这样刘备就白忙活了。
可是曹操还真不敢让汉献帝下这道圣旨,因为刘备顶多的是特事特办,他没有直接和祖制冲突,不符合天下共击之的规定。而曹操的魏王则是明显直接违背了白马之盟的规定,即使走了盖章拿任命书的程序,那也是比刘备更不合法的。所以这个事情,双方彼此心照不宣,谁也没有借题发挥。
刘备称汉中王,可以安定益州民心和分封益州地方士族,也可以扶持从荆州带来的荆州派和最早的创业人马!这是上上策,否则不要说是开创三国局面了,就是在益州也很难呆下去,要知道尽管夺了益州,但当时很多益州人和士族还是心向刘季玉,根基的不稳,刘季玉也是汉室宗亲。
就像诸葛亮明明蜀汉最弱,但还是六出祁山,你当诸葛亮傻吗?诸葛亮是通过不停北伐来转移蜀汉内部的矛盾,以及通过北伐让魏国和吴国以为蜀汉不弱,否则以蜀汉的真实力量,那么弱小,魏国和吴国都会虎视眈眈,一个不好就是这两国给瓜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