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日本首相心疼地摔筷子,并直言:一切都完了

公西子横说历史 2025-03-15 17:05:53

张作霖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由普通马贼起家,终至成为东北王。其攀登权力巅峰之路,虽简述易明,实则历尽艰辛。

张作霖1875年生于清朝统治时期的中国,自幼生活在东北贫困农村。为谋生,他加入了当地马帮,踏上了马贼之路。

兵荒马乱之时,张作霖凭才智与胆识在马帮中迅速崛起。他善战且擅拢人心,手下人数渐增,势力日益壮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作霖趁机投靠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此举让他成功转型,由马贼头子一跃成为正式军官。

张作霖势力随时间扩大,先控奉天(今沈阳),后及吉林、黑龙江。至1920年代,整个东北地区均被其掌控。

张作霖名副其实地称霸一方,军事上独大,经济上亦大力发展。他修建铁路、兴办工厂、推动教育,使东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

然而,张作霖的崛起吸引了日本关注。因觊觎东北资源,日本欲将其据为己有,遂对张作霖实施拉拢与威胁并举的策略。

日本为张作霖提供军火资金以巩固其统治,同时常威胁他听从指挥。张作霖处境微妙,试图在中日关系中寻求平衡。

1927年,田中义一就任日本首相,其对中国政策独特。他主张以软实力控制中国,而非武力征服,这与多数日本政客不同。

田中义一着手执行计划,意图借张作霖之力掌控东北。他派人与张作霖交涉,承诺多项利益,旨在使张作霖成为日本在东北地区的代表。

张作霖非善茬,表面顺从日本,实则暗中策划。他既受日本援助,又支持反日行动,两面手法导致日本日益不满。

此时,日本内部产生分歧。田中义一力推和平控制中国,而日本陆军主张武力征服。双方矛盾激化,终致皇姑屯事件爆发。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专列在皇姑屯遭炸,系日本关东军所为。因其已无法为日本所用,关东军决定除去这位不驯的傀儡。

张作霖逝世后,东北局势急转直下。日本撕毁伪装,直接侵略东北。田中义一的计划破产,日本对华政策转向更极端,标志局势重大变化。

【暗流涌动:皇姑屯事件的幕后黑手】

皇姑屯事件表面上是东北王张作霖遭遇不测,实则背后隐情复杂,深不可测。

此剧主角非仅张作霖,真正导演乃日本陆军,尤指关东军。他们早对张作霖不满,认为其难以驾驭,不顺从指挥。

关东军中的河本大作,性格狠辣。他不满张作霖的摇摆不定,决意教训这位东北王。于是,河本大作着手策划一个震撼人心的阴谋。

该计划核心为除掉张作霖,河本大作认为唯其死,日本方能掌控东北。他着手策划,选拔精锐,筹备炸药与武器。

1928年5月,河本大作获悉张作霖将自北平返奉天,视为绝佳时机,随即召集手下部署行动方案。

河本大作选定皇姑屯为行动地点,因其为南满与京奉铁路交汇处,地形复杂宜埋伏,且张作霖专列必在此减速,实为绝佳机会。

6月4日凌晨,张作霖专列离开北平。河本大作手下已在皇姑屯设伏,铁轨下埋好大量炸药,只待张作霖专列驶来。

上午9时许,张作霖专列驶入皇姑屯,突遭巨响,车站震动。专列被炸毁,烟尘四起,惨叫声连连。

爆炸后,河本大作部众即刻撤离,现场一片混乱,张作霖重伤倒地。他随即被急送沈阳医院救治,然而最终仍不幸逝世。

皇姑屯事件迅速传遍中国及日本,日方反应不一。有人称赞此举除去不听话傀儡,也有人担忧此举会引发中国反日情绪。

日本政府,特别是首相田中义一,对关东军的行动极为愤怒。他们一贯主张和平控制中国,此次爆炸却彻底破坏了他们的计划。

田中义一下令调查此事,但调查形同虚设。关东军拒不承认并威胁曝光政府丑闻,迫使田中义一陷入两难境地,最终事件无果而终。

皇姑屯事件虽除张作霖,却致日方困境。中国民众反日情绪激增,日本国际形象严重受损。

更糟的是,张学良接掌了张作霖之位。他不同于其父易对付,公然宣布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人竭力欲控东北,却渐行渐远。

皇姑屯事件为日本陆军一败招,未助其控制东北,反加速了其在华失败。这表明,野蛮暴力行为看似能解一时之困,实则终将自食恶果。

【政坛暗战:田中义一的最后挣扎】

皇姑屯事件致张作霖身亡,同时引发日本政坛剧烈权力斗争。斗争核心人物为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田中义一乃日本政坛传奇,由普通士兵起步,晋升至陆军大将,终任首相之位。其人生轨迹,犹如励志小说,令人慨叹。

然而,成为首相并不意味无忧无虑。田中义一上台即遇首难:处理中国问题。他提出一方案,旨在通过软实力控制中国。

田中义一政策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议。支持者视其为明智决策,反对者则认为其软弱。尤其日本陆军,一贯主张武力征服中国,对田中义一的做法极为不满。

内部矛盾激化时,皇姑屯事件突发,令田中义一愕然。他原欲借张作霖掌控东北,岂料张作霖被炸身亡,其全盘计划随之破灭。

消息传来时,田中义一正用餐。得知张作霖被炸身亡,他立刻怒摔筷子,脸色铁青,连称:“

田中义一知晓事件为日本陆军所为,却忌惮公开指责引发的政治风波。因此,他决定秘密调查,旨在寻获确凿证据。

田中义一派遣亲信秘密赴满洲调查,通过走访多人收集大量证据,最终确认事件由关东军策划,主谋为河本大作。

获取证据后,田中义一决定行动,召开内阁会议提议严惩肇事者。然而,该提议遭强烈反对,因众人担忧此举会激起军方强烈反弹。

面对此局面,田中义一面临抉择:不追究将损其威信,追究则或致更大政治危机。最终,他选择了折中方案。

田中义一逮捕数名低级军官,称其为皇姑屯事件责任人。实则主谋河本大作未受波及。此举既未触怒军方,又略作姿态示众。

然而,此草率应对之举非但未平息争议,反致更多不满。日本舆论猛烈抨击田中义一,指责其处理皇姑屯事件不当。

更糟糕的是,中国对日本态度极度不满。张学良公开要求日方解释,否则将断绝外交关系。此举将田中义一逼至困境。

田中义一于困境中寻求天皇支持,多次觐见并汇报皇姑屯事件进展。然而,天皇态度模糊,未给予田中明确支持。

田中义一因未获天皇支持,处境愈艰。国会议场上,他频遭反对党猛烈批评,议员们轮番指责其皇姑屯事件处理不当,并敦促其辞职。

面对此局面,田中义一未肯认输,于国会中力辩其政策。他强调,皇姑屯事件乃意外,不应以此全盘否定对华政策。

然而,田中义一的辩解收效甚微,反对声音日益高涨,部分支持者亦开始动摇。最终,迫于巨大政治压力,田中义一宣布辞职。

田中义一辞职,标志日本某政策彻底失败。此后,日本对华转向强硬路线,为日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皇姑屯事件及后续政治动荡,深刻影响了首相命运与东亚政治格局。这揭示出,国际政治中,微小事件或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

【风云突变:少帅易帜惊天下】

皇姑屯事件后,东北局势骤变。张作霖逝世,其子张学良继承父业,成为东北新任统治者。

张学良非平庸之辈,年轻时意气风发,热血满腔,对日态度远比其父强硬。上台执政后,他即刻着手思考如何挣脱日本人的控制。

张学良的意图令日本人焦急。他们本以为除掉张作霖后,东北会顺从,却未料到,这位年轻人比其父更难对付。

日本人向张学良施压,威胁若不顺从便公开皇姑屯事件真相。此举激怒张学良,他当即拍桌怒斥。

张学良定给日方大惊喜,秘密联络南京国民政府,愿认其领导,并纳东北三省于中央管辖。此消息传出,中国政坛为之轰动。

南京方面,蒋介石闻讯近乎雀跃,即刻遣人联络张学良,共商细节。双方经多番交涉,迅速达成共识。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于沈阳举行升旗仪式,五色旗降下后,国民党党旗缓缓升起。他站在台上,庄重宣布:“(宣布内容略)”。

消息传开,中国沸腾。南京、上海、广州等地皆庆,民众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共贺国家统一佳音。

但日本人不满。他们未料到张学良此举。日本政府急召会议,商讨对策。有主张武力干涉者,也有认为应再观察者。

最终,日本政府决定暂作观望,评估局势。其派遣众多特务潜入东北,紧盯张学良动态。并加速东北军事部署,以备随时行动。

张学良积极改革,将东北行政体系改为省县制,废除特权,并大力发展教育与工业,力求使东北尽快达到全国发展水平。

改革举措使东北焕然一新,张学良获赞有魄力,为好官。然而,改革触动既得利益者,军阀与地方势力开始暗中反对他。

面对此局面,张学良实施怀柔策略,分配重要职位给相关人员,并加强监控。此举暂时缓解了内部的不满情绪。

张学良同时强化军事防御,调整东北军部署,集中主力至苏日边境。并秘密派遣人员赴欧美购先进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张学良的举动令日本焦急不已。他们认为若持续如此,东北将彻底摆脱其控制。因此,日本在国际上广泛宣扬,称张学良行为危及日本在东北的利益。

张学良对日指责毫不退缩,多次公开声明东北为中国固有领土,不容外势力干涉。其强硬立场,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赞誉。

张学良深知日本不会善罢甘休,遂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以孤立日本。他派遣使节团访问美、英、法等国,争取其支持。

这一系列举措使东北问题登上国际舞台,各国政要表态各异,或支持中国,或偏袒日本,导致国际局势愈发错综复杂。

张学良的行动改变了中国政治格局,影响了东亚国际关系,标志着中国近代史重要转折点的到来,并为后续的九一八事变埋下了伏笔。

2 阅读:5011
评论列表
  • 2025-04-03 16:40

    张学良其实是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