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坪羌寨依山而建,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中国台湾网阿坝州10月27日讯(记者 李宁)26日,以“寻美川藏线”为主题的第五季“掌上蜀show”两岸新媒体体验活动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走进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的桃坪羌寨,感受古人充满智慧的设计理念。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东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以户户相连的房屋结构、四通八达的寨内巷道、神奇的地下水网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碉房合一且人丁兴旺的建筑群,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游客在桃坪羌寨拍照留念。(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采访团一行走进古寨参观。整个寨子依山而建、古朴幽静,房屋紧密相连。

“互助墙”。(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据讲解员介绍,羌民在修建房屋时,都会在自己的外墙预留出孔,供邻里亲友搭建房屋,被称为“互助墙”。桃坪羌寨现有98户羌族人家,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共用墙体,在有外敌入侵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

羌寨内拥有户户相连的地下水网。(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登上室内的木梯上楼参观,沉浸式体验羌寨精湛的建筑艺术,感叹古人超凡的智慧。

可以通过木梯登上房顶。(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台湾《旺报》前副社长刁明芳对这里赞不绝口,也再次感受到两岸文化相通。她表示,古寨巷子的设计,很像台湾的九份,而民宅内部的小梯子也让她有种熟悉感,“小时候家里也是这样,每天爬上爬下。”她表示,小时候家里空间小,会通过“楼中楼”的设计利用空间,“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望着错落分布的羌寨建筑群,刁明芳不由地吟起王之涣的《凉州词》。她说,来到这儿,特别有诗中所描述的那个感觉。

碉楼。(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碉楼。(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