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身份”限制,取消!

志禾看课程 2025-04-21 08:58:40

对时间的苛求常常会产生压迫,迫使我们放弃很多试错的机会。尤其是在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本科毕业一年内未能在【应届生】保护期下找到工作,就很难再找到好机会——很多人只能去通过【考研】的方式,获得第二处【保护期】。

但是研究生结束后,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找工作难题……一旦再次浪费应届生机会,又要陷入无休止内耗中。

而今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毕业证书落款年度3年内(含毕业当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报考我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届毕业生岗位,不对其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工商注册登记等作限制,鼓励毕业生尽早尽快就业。

图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如果此项意见真能落地,其实作为【应届生】考研的大部分人都能减少心理压力。

退一万步讲考不上,也能有应届生身份托底找到工作。

01

多省调整应届生身份限定

四川省

四川省人社厅就《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图源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

除了四川,之前山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多地人社部门也发文,调整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编等用人单位招聘中,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等作限制,仍可按照应届生身份报考。

图源软科

多个省份已经放宽了对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认定标准,为更多人开辟了更广阔的试错空间。大部分人不必再因考公或考编失利而陷入必须全职备考二战、三战的困境。现在,很多人可以一边从事工作,一边灵活备考,从而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就能大胆探索、勇敢尝试,最终寻找到真正热爱并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职业道路。

02

应届生福利or束缚

如果把应届生身份比喻成“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并不夸张,一张应届生身份牌意味着——

更多上岸考研、考公、事业编、大厂、国企的可能性;

更多的福利待遇(很多地区的人才引进只为应届生提供较高的福利);

更多的理解、包容、耐心;(从清澈的大学生、刚毕业的弟弟妹妹到一事无成、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年轻可能就差一个应届生身份)

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应届生慢就业的比重已达19.1%;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学生身边有同学主动延毕,超过四成同学延毕就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

图源网络

部分同学会选择在秋招失利后用主动延毕的方式再【为自己争取半年找工作、考试的机会】。

如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都仅招录应届毕业生。2024年,国考计划招录3.96万人,设置了2.6万个岗位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还有选调、事业编等机关单位,个人实力固然重要,但在水平并无极大差异的面试者面前,【应届生】自带光环;很多企业大量招收应届生,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拿到【国家补助】(企业每招收一名应届生就会得到国家的一份补助)。

所以有很多公司会为了这份补助在应届生工作一年即将结束之际进行【裁员】或者【不予通过转正】的动作……

换言之,应届生身份的福利只存在那短暂的一年,一年结束后,一切归零——无工作经历、无应届生身份、无过硬的简历……去考研、考公压力又太大,因为自己深知已经没有【后路】。

据24考研的数据,474万人报考,应届生占比51.56%,往届考生48.44%,23考研的数据,报名人数中应届生人数达到了244.4万,往届生比应届生还多5万人,占比52.6%,已过半数。其中有不少人是在找不到工作后只能再次考研重新获得应届生身份。所以各省市如果真的能够【放宽应届生限制】,未来一定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提到,当前就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光是应届生压力大,往届生也有就业压力。严格地区分应届生和往届生事实上会造成就业不公平,“不管是哪一类学生,存在的都是能不能就业的问题”。

衷心祝愿越来越多的省市能够取消应届生身份的限制,不再通过这种方式去筛选人,一战、二战的同学也可以拥有更多【被理解】【被宽容】【试错】的机会,祝大家都能得偿所愿!

​​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