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母亲问朱安,你怎么生不出孩子,朱安回怼:你儿子不和我说话

冰香阅览娱乐 2025-04-02 13:40:48

在如今的时代,夫妻结合大多都是自由恋爱,很少是父母安排。

即使是存在相亲的情况,父母也大多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但在旧时代,女子都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的。

说来悲哀,就算是文学家鲁迅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妻子是谁。

这样的结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和痛苦。

作为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爱护,更受尽委屈。

温良贤惠是旁人的称赞,但对朱安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束缚。

这位生存于旧时代的女子究竟经历的怎样的一生呢?

仓促成婚,埋下不满

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风犀利的他将旧时代吃人的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份无比真实的感受或许是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所提炼出来的。

很多人不知道,他本人的婚姻就是被父母安排完成的。

当时的鲁迅和很多有志青年一样,一心都扑到了学业和事业。

当时只有17岁的他还没有萌发对于感情的想法。

而在他为了学业于国外努力学习的时候,家里却为他选起了老婆。

对于鲁迅的母亲来说,这是父母为子女的考虑。

当时鲁迅父亲早早去世,让其母亲心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偏偏孩子们也不在身边,或许是为了心中慰藉,她开始为鲁迅选妻。

当时选儿媳妇的标准非常传统,往往追求女子贤良淑德。

而这种贤良淑德背后往往意味着接受传统的规训。

对于正在接受新思想的鲁迅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的。

但当他被母亲用谎言骗回家时,等待他的是不容辩驳的决定。

当时的他尽管极力的反对这门婚事,但还是拗不过母亲的想法。

他也知道,母亲已经对外说明了他与朱安已经订婚。

此时如果决绝不结婚,对于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尽管做出了退步,他也要求自己的妻子必须要摆脱一些旧式行为。

但是从小作为大家闺秀被教养的朱安也无法做出这些改变。

新婚当天,鲁迅是唯一感到痛苦的人。

心中的理想与眼前妻子的模样让他感到无比的拉扯。

第二天,他就搬进书房,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抗拒。

这让当时的朱安感到非常的惶恐,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挽救。

当然鲁迅并没有给她做出行动的机会,几天后他便远赴日本求学。

既然母亲如此喜欢朱安,那就让朱安一直陪伴母亲左右吧。

朱安自然是能够感受到丈夫的冷淡的,但她还想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照顾婆婆、等待丈夫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但她不知道的是,往后的时光里丈夫始终都是厌恶她的。

哪怕是几年后鲁迅从日本归来,他也选择远离家庭,独自生活。

朱安何尝没有努力过,但丈夫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跟他讲。

对于格外痛恨旧时代吃人传统的鲁迅,自己的妻子是最讽刺的存在。

她的一言一行都写着旧式的影子。

裹着小脚就算了,还不愿意接受新式教育。

他无法忤逆自己的母亲,但也无法突破自己的底线。

这种近乎决绝的行动深深的刺痛了朱安。

自始至终她都弄不明白自己为何不得丈夫喜爱,也无从下手。

鲁迅的母亲自然知道是自己让朱安和鲁迅落得如此结局。

但她也不觉得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努力示好,不见成效

对于朱安来说,从小到大的经历都让她乖顺。

但是丈夫一再的冷漠对待让他感受到了痛苦和委屈。

后来鲁迅到了北方工作,从未说过要将妻子接到身边。

两个人尽管已经结婚多年,但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少,也没有孩子。

她只能将所有精力都给在照顾婆婆上,苦涩只能咽下。

从做丈夫的角度来说,鲁迅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了。

他给所有的家人写信,唯独选择忽视自己的妻子。

朱安哪怕不认字,想尽办法和丈夫建立联系,实在是讨好至极。

知道丈夫不喜自己,甚至在信件中都不以丈夫相称。

这种卑微非但没换来丈夫垂怜,反而让鲁迅更加看不上她。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朱安忍不住内心的委屈。

那是在鲁迅母亲生日寿宴上,她疯狂的表达自己的不满。

她本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丈夫的愤怒,但丈夫依然冷漠。

这让原本满腔愤懑的她哑了火,也彻底失望了。

就连鲁迅母亲也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难过。

曾经她也提过孩子的事情,质问朱安为何生不出孩子,但朱安只冷淡的回怼,说你的儿子都不和我说话。

是啊,孩子并不是一个人想生就生的,她才是那个最痛苦的人。

身为女子怎可能不会懂这份酸楚。

朱安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恐慌中,恐惧被鲁迅丢弃。

毕竟在那个年代,弃妇的身份真的让人感到无地自容。

为了能够一直跟在鲁迅身边,她选择抱紧婆婆的大腿。

慢慢的她不把自己放在鲁迅妻子的身份上,而是选择做一个“佣人”。

她尽心服侍着婆婆,只为给自己争取一个位置。

在这段时间里,鲁迅也在北京遇到了自己真心相爱的女子。

随后他带着这位女子离开了北京南下教书,朱安又被“困”在了原地。

这时的她选择接受了这一切,没有其他情绪。

这位在婚姻中从未感受到温度的女子,甚至向丈夫的爱人示好。

后来鲁迅突然回京,也是为了告诉母亲自己的爱人怀孕了。

朱安真心的替丈夫高兴,毕竟有一个孩子了。

甚至她自己也觉得高兴,觉得丈夫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

周家终于有后了。

不难看出,封建思想真的将她荼毒至深。

又或者是不幸的婚姻让她的心灵已经扭曲了。

晚年凄苦,结局悲凉

从现如今能够找到的照片来看,她确实是一位典型的旧式女子。

不大的年纪看起来就已经很是苍老了。

也有人认为她的痛苦大部分都来源于她自己的不进取。

明明一开始丈夫已经给了她机会,让她放足和学习新式文化。

偏偏她不愿意走出那一步,将自己困死在原地。

甚至连鲁迅的母亲都能够识文断字,读一下儿子的文章。

但作为妻子的她连一封信都无法自己写完。

从鲁迅之后与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在一起不难看出。

他确实希望另一半能够懂自己,而并非照顾自己。

或许朱安能够如此快的接纳许广平的存在也是因为传统观念。

当时的她觉得无论如何自己还是鲁迅的原配夫人。

许广平的孩子也可以喊自己一声母亲。

这样将来自己去世的时候,还有人能够为自己守孝。

但等待她的还有长时间的孤寂与凄苦。

本以为自己会先将婆婆送别人世,没想到等来丈夫的死讯。

这个消息对她来说是无比沉重的打击。

这一次她终于有机会作为妻子在公众面前出现,但却是丈夫的葬礼。

尽管无奈,她还是秉持了自己的善良。

在许广平请求将丈夫所有的作品版权进行委托的时候,她没有拒绝。

她知道那边也是丈夫的家,尽管这也让她和婆婆举步维艰。

几年后婆婆去世,她再也没有了与世间的关联,孤独淹没了她。

为了找到活下去的动力,她和许广平的联系变得十分的密切。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传统观念,她认为许广平所生的孩子是周家人。

那是一种血脉传承,丈夫婆婆死后,她要听“儿子”的话了。

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她连接收捐款都要听许广平这边的意思。

一直到死,她都在不断地向鲁迅与许广平的孩子示好。

在信件中也会反复请求对给一张照片,那是一种精神寄托。

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份家人的温暖,哪怕与对方没有血缘关系。

这个一辈子活在束缚中的女人,最终孤独的死去了。

尽管她庆幸鲁迅有后,但这个孩子也并未给她守孝。

她所追求的一切在最终都是一片泡影,哪怕她想尽了一切办法。

一个旧时代的女人就这样完成了她生命的献祭,却没人真正在乎。

几十年的人生里,她又是否有过只为自己而活的想法呢?

或许有吧,只是束缚与封建的根系已经将她绑在那里,最终,也不过只能困在原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6

冰香阅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