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离开大陆之前,做了两件什么事,致使毛主席对他彻底失望

跳跳历史 2025-01-07 18:02:02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代,是出门就能碰见大师的时代。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一个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群星璀璨。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思想碰撞的时期。而身在其中的胡适,却经历了从人人追捧,到万人唾骂的转变。

他曾是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偶像,也曾对毛主席有过批评。在北平解放之前,这位文学大师最后还是选择了前往台湾。

而在离开大陆之前,他做了两件事,让毛主席彻底对他失望了。

胡适做了哪两件事?毛主席和胡适之间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后来的?

从文士名流到人人厌恶

1917年,在美国留学七年的胡适回国之后,就收到了北大的任职邀请。当时的胡适,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他之所以能被蔡元培看中,就是因为他有一个留美博士的身份。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之后,就决定要为北大网罗人才。

他在北大搞了个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政策。只要你有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北大就会对你敞开大门。

当时国内高级知识分子其实是很稀缺的,所以胡适被邀请也是正常的。来到北大之后,他被李大钊看中,可以直接参与《新青年》的编务活动。

《新青年》是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这本杂志的编辑,胡适理所当然地被推上了旗手的位置。

其实一开始将胡适捧得这么高,是因为他的年龄优势。和当时其他编辑们相比,他更加年轻,更加贴近青年学生。

李大钊等人的愿望,就是希望“德、赛”两位先生走到青年中去。而胡适没有加入之前,《新青年》的推广并不顺利,觉醒的青年们很少。

胡适在学校非常活跃,经常发表演讲,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他的加入,直接将《新青年》推向了另一个台阶。

借由这本杂志,他开始推广白话文。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是为了破除旧的封建礼教,是为了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北大浓烈的学术氛围中,各种思想不断碰撞,不断有新的文章发表。这些文章针砭时弊,对《新青年》的发展很有帮助。

而胡适提出白话文这一概念之后,《新青年》火速响应改版,开始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可以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他,《新青年》这本杂志,不会那么快被大家承认。

然而在之后的五四运动中,胡适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一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受邀参加了巴黎和会。

然而这场会议只是列强用来博弈的棋盘,所有的弱国都是棋子。哪怕我国曾向欧洲派遣百万劳工,为一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依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他们将我国青岛割让给了日本,牺牲我国利益给自己谋权利。这个消息一出,引起了国人巨大的愤怒。

觉醒的青年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投身于历史洪流中。这批学生被胡适召唤起来,却最终和他分道扬镳。

在学生们抗议不公的时候,胡适却站出来劝说学生们回到课堂。

他号召学生“不谈政治,不干政治”,并将五四运动视为对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干扰。胡适的行为,在学生们眼里看来就是怯懦。

如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和闭门造车有什么不一样的。如果大家都不问国事,那国家的未来又在哪里?

胡适“搞学术不搞政治”的言论,让原本视他为偶像的学生,也纷纷弃他而去。而这些学生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毛主席。

毛主席和胡适的交集,还要追溯到1917年。那时毛主席来北京投靠自己的恩师杨昌济,被安排到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

毛主席彻底失望

当时的北大学术氛围浓厚,哪怕是在图书馆工作,也让毛主席高兴。在闲来无事的时候,毛主席也会去旁听北大的课程。

蔡元培的包容并蓄,包容的不只是文人学者,还有那些愿意进步的知识青年。在北大,毛主席接触到了新文化思想。

那时的毛主席,和大多数青年学生一样,对胡适推崇至极。他对胡适破除封建礼教,传播科学民主的行为大加赞赏。

然而五四运动时期,胡适的行为却让毛主席失望。他不禁审视起曾经崇拜胡适的自己,胡适真的值得崇拜吗?

从那之后,毛主席逐渐减少了去听胡适课的频率。反而和李大钊等人一起,开始寻找别的救国之路。

最终,他们锁定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认为共产主义才能真正的救中国。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候,胡适又出来扫兴了。

他对于自己这些将重心向政治转变的同僚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在舍本逐末,还说让同僚们少谈些政治,多研究些问题。

但他对毛主席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他的言论,而是他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叫《非留学篇》,是他以自身经历,写的劝说后来人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写留学的坏处,写国外的一些弊端。毛主席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深以为然,所以在1920年的时候,毛主席决定不出国留学。

毛主席认为,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我国的解决办法,最终还是要在国内找。所以在后来,毛主席才能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1927年,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从此就失去了和胡适的联系。所以后来胡适的很多言论,毛主席都不太清楚。

不然就只胡适的一句:我宁愿亡国,也不抗日,毛主席就会直接对他失望。而胡适真正让毛主席失望,还是两人重新有了联系后,干的一些惊骇世俗的事情。

1945年,抗战结束之后,老蒋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毛主席听说胡适的消息,专门在重庆的报纸上,刊登了对胡适的问候。

两人原本有师生之谊,毛主席问候一下胡适也没什么。但胡适看到毛主席的问候之后,觉得自己又行了。

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劝毛主席放弃武装和军队,归顺国民党,和老蒋一起展望未来。

看到这封信之后,毛主席大失所望。他不知道胡适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才给自己写了这封信的。如果胡适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我党放弃武装会有什么下场。

如果一个人要活着,只能寄希望于另一个人的怜悯,那这个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两党能和平相处,就不会有我党这么多年的抗争了。

毛主席认识到,自己最终还是和胡适不是同一路人,所以他也就没有给胡适回信。

但到了1948年,平津战役已经到了后期,我党的胜利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了。对于胡适,毛主席还是抱着很大的容忍度。

他派人给胡适传话,只要他愿意留下来,给他个图书馆馆长还是可以的。对于自己昔日的老师,毛主席到底还是留有余地。

然而胡适并不领情,他看不起毛主席的图书馆馆长一职,也寄希望于老蒋未来能翻身。所以在老蒋的邀请下,他最终去了台湾。

而去了台湾之后,他依旧不死心,几次三番跑到美国给老蒋拉赞助。不过即便如此,老蒋对他也没什么好脸色。

胡适的行为,终究让毛主席对他失望至极,最终不再劝他回国。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