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连吃败仗,毛泽东心急如焚,急电聂荣臻:多学学陈赓的打法

祥华史谈 2023-12-21 10:00:06

前言

抗日战争结束后,晋察冀坐镇北方,背靠张家口等城市的辽阔土地做后方,是当时少有几个拥有大城市的根据地之一,也是抗战结束后我党最强大的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各地先后取得了不俗的战果,苏中虽然丢失了两淮、海安等根据地,粟裕却充分发挥了“人存地失,人地皆在”的战术,不争一城一池,集结兵力打小规模歼灭战,仅凭3万战士便歼敌5万余人。

山东和东北也在稳扎稳打的发展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也在刘伯承和邓公两人的带领下,取得定陶战役的胜利,稳定了根据地的情况。

然而,最强大的晋察冀军区,解放战争初期拥有超过20万的兵力,却连战连败,士气低迷,甚至连自己稳固的大后方也丢了,成了无根之萍。

毛主席心焦意烦,急电聂荣臻元帅:“多学学陈赓的打法,总结经验!”陈赓做了什么,他有什么经验,毛主席为何偏偏让聂帅学习陈赓?

一、晋察冀根据地

对于国民党,党中央一直认为:“美械军最强,中央军其次,杂牌军最弱,”这是抗战以来长期经验总结出来的。

拥有美械武器的国民党军不少,五大主力每一个都是满配了美国军械的部队,其中最强的当属号称老蒋“御林军”的整编74师,此外还有第一军,第六军,第五军,整编11师。

我军一直以来的战术,是先打弱旅,再围强敌,但晋察冀稍有不同,虽然傅作义的部队无疑是地方“杂牌军”,可这些人都是北方出身的汉子,其中不乏游牧出身,身强体壮,作战顽强,实在谈不上弱。

另外傅作义本人也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早在北伐时期就已经声名崛起,和朱老总、贺龙等人是同一个时代走出来的人,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也是少数几个“头脑清醒”的。

虽然国民党和我党一直处于“一边合作,一边闹摩擦”的情况,但傅作义确实是真心和共产党联合抗日的将领,甚至主张钻研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被一些同僚称之为“七路半”。

傅作义虽和老蒋不是一派,也不得国民党多数人的信任,但本事和能力还是有的,聂荣臻主张暂时放弃傅作义,先打阎锡山的大同。

阎锡山绰号“阎老西”,手上的晋绥军说不上强大,面对日军鲜有胜绩,比起傅作义的绥远军和孙连仲的大军,阎锡山的部队无疑是“最弱小的”。

最重要的是傅作义和阎锡山并非同一派系,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经常互相争斗绊脚,聂荣臻认为如果自己攻打阎老西,傅作义只会冷眼旁观,坐等我军削弱阎军的实力。

他将作战报告和理由递交到中央手中,毛主席、朱老总等五大书记商议后也认为傅作义不会插手,便同意了这个提案,晋察冀大军随即向大同展开猛烈的攻势,阎锡山防守不住,只好向蒋介石求援。

二、围魏救赵

老蒋身处南京,相隔不知多少个山川河流,怎么可能支援的过来,他只能将希望寄付于傅作义身上,傅作义也确实如聂荣臻所想,冷眼旁边,不予回应。

心急如焚的老蒋提出谁也不敢想象的报酬,他表示傅作义若能守下大同,便把大同划分到傅作义的辖区,这下傅作义坐不住了,出乎意料的是,阎锡山竟然也同意了。

一向抠门的阎老西居然会同意,傅作义有些怀疑,不过老蒋很快就拟好了转让令,傅作义白捡了一个大蛋糕,事实上,老蒋会这么做也实属合理,毕竟阎锡山肯定是守不住大同的。

既然守不住,那还不如让傅作义来拿,总比给我党要好,这样既能保存阎军的实力,还能送傅作义一个顺水人情,之后还能以此当做交涉条件,不得不说老蒋这步棋走的好。

傅作义得到老蒋的保证后,开始了认真模式,他担心南京特务会传递消息,掐断了南京的电话线,召集麾下军长们开会,口头传达作战计划。

他担心聂荣臻会在支援大同的路上设伏,并没有选择发兵支援大同,而是兵分三路,一路北上集宁、一路南下凉城,一路西进卓资山。

三个不同的方向,可事实上他的真正目标只有集宁,因为集宁就在张家口的前面,一旦告破,傅作义便会直接威胁到张家口根据地,而张家口是晋察冀军区的“老家”。

不得不说,傅作义在国民党里不是那些“酒囊饭袋”可以比的,事实上聂荣臻确实为了以防万一,在沿路设置了四个旅提防傅作义的部队,如果傅作义真的支援大同,就会遭到沿途的阻击。

傅作义这手围魏救赵使得晋察冀军区进退两难,为了一个大同放弃张家口自然是不值得,可因为对方行动隐秘,直到集宁发来求援,已经是很长时间后了。

聂帅和贺帅立即派兵回援,可已经来不及了,在集宁战败后,不仅大同没拿下来,集宁还丢了,华北局势急转直下,另一边,孙连仲也出动部队,占领了承德,截断了晋察冀与东北的联系。

故此,聂荣臻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得不含泪放弃张家口根据地,20多万战士一战之下损失惨重不说,还变得无家可归,经此,所有的华北大城市全被掌握在国民党手里。

三、陈赓三战三捷

事后,聂荣臻仔细总结了这次的失败经验,在递交重要的报告中提到:“大同战役考虑失欠,守城敌人虽然不多,可同样的,晋察冀也缺少攻坚重武器,舍弃了擅长的游击战,主动发起不擅长的攻城战,还将希望寄托于傅作义会‘冷眼旁观’上,如何能打胜仗?”

之后,晋察冀缺少了后方,没有经济来源和粮食供给,聂荣臻只好将十万多人“复员”回家,这也激起了一些将领不满,昔日的20万大军,一夜间剩下五万余人。

同时间,陈赓在太行山根据地却是三战三捷,他被阎锡山的大部队拖住身子,又有胡宗南的部队围剿,却反过头来将胡宗南麾下号称“天下第一师”的1师剿灭。

此外,还收复了浮山城,乘胜追击又歼灭胡宗南一个旅,阎锡山的部队也被打得丧失志气。

问题是陈赓的部队仅仅只有三个旅,双方实力相差八倍,毛主席全军通报夸奖陈赓,并指出他“指挥灵活,作战集中,张弛有度,亲自监听敌人电报判断情况。”临末,他再次发电聂荣臻道:“要学学陈赓的打法”

结语

聂荣臻虚心接受建议,仔细分析了陈赓的三次战斗后发现,自己在战役指挥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无法掌握战场主动权,总是被动反击或是撤退,之后,朱老总空降晋察冀,带领华北野战军重新击溃敌人。

9 阅读:2203

祥华史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