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非税收入增长呈现出非正常状态,其中罚没收入的大幅增长尤其引人关注,已引起中央重视。
据一财网报道,国务院关注到罚没收入异常增长以及大量异地执法问题,并要求审查核实。虽然不能简单地将罚没收入增长等同于逐利执法,但一些地方罚没收入的异常高增长确实引起了中央部委的警觉。总理在听取相关报道和交流后指出,明年要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促进稳预期增长强信心。
罚没收入主要是执法机关收缴的罚款、没收款、赃款及没收物资、赃物的变相款等收入,其占非税收入的比重约 10%,在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中比重较低。然而,今年部分个案中,非税收入的较快增长引发了社会警惕。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 11 个月,非税收入约 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其中 10 月和 11 月增速均在 40% 左右。此前一些地方披露,罚没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当年有大案要案结案致法院判决缴库的罚没收入增加,二是公安罚款收入增加,但一些地方的异常高增长仍需警惕。
事实上,异常罚没收入的高增长反映到数据中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据律师讲述,曾有山东某市某区警察到深圳抓走某游戏公司人员,以涉嫌赌博为由,在未找到赌徒、未留存游戏证据的情况下,仅凭口供就将该公司两三千万资金直接刷到警察个人支付宝账户,而此类情况对当地罚没收入增长的具体影响难以确定。
当下,地方存在大量隐形债务,需依靠非税收入解决,尤其在经济形势不佳、灰色收入减少时,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作用凸显。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跨省捕捞、非法炒比特币等,一些地方政府借此获取高额收入,部分甚至未计入罚没收入,而此类行为导致营商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先是企业可能存在问题,之后执法部门吹毛求疵找问题,甚至扣压企业资金,交钱才解封,致使营商环境螺旋下降。
中央重视此问题,旨在纠正营商环境的螺旋下降趋势,打断正反馈链条,避免经济领域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此前相关问题的清算存在困难,对于未来需收敛此类趋势,找到经济问题处理的拐点至关重要。此外,此类问题还引发了地区纷争,不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执法难度增加,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相关矛盾的协调需长时间消化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