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中国小孩求过家长别杀自己的狗?

炸鸡猹理 2023-10-10 13:30:58

我的同事小王有过一段童年阴影。

幼儿园吃午饭时,老师端来一盆兔子肉;并笑着对小朋友们说:你们要吃的是活蹦乱跳的小兔兔呢!这句话,成了让小王很长一段时间的恐怖来源。比起孤岛惊魂、怪力乱神;杀死、卖掉、吃掉宠物,似乎才是无数小孩心中的中式恐怖故事。小王的幼儿园生涯已经过去了20年;很遗憾,这些中式恐怖故事仍在发生;而故事的受害者,是千千万万个“小王”。

一个村子的巷口,小女孩正嚎啕大哭,她心爱的小狗即将被卖掉。她愤怒地拉扯,委屈地哀求。毫无用处。

父亲松弛地坐在三轮车边上,面带笑意,和狗贩子谈笑风生。父亲顺手接过狗贩子递来的三百元钱。三百元,买走了陪女孩长大的玩伴。小狗的命运前路未卜,或是被卖给别人,或是被杀掉吃肉。女孩哭着,无人应答;在小狗消失的一瞬,她的童年也被画上了休止符。

另一处,瘦弱的女孩把小脸哭脏了,但她仍奋力拽着挂在狗狗身上的秤。家长和狗肉馆商家正合力给狗狗称重。十斤、二十斤、三十斤。秤砣每倾斜一点,都代表着这只狗能换来更多的钱。然后再被分成一盘、两盘,一斤、两斤的狗肉,送到客人的口中。

一位不知名的好心人路过,问是不是舍不得;家长边笑边说:是她舍不得;但仍没有放下手里的秤。经过好心人几番劝阻,家长无奈妥协,这场卖狗悲剧告一段落。女孩蹲在地上,狗狗趴在旁边;肩膀微微颤动,哭泣无法止住。她们还惊魂未定;活在不知下一次什么时候到来的,失去彼此的巨大恐慌之中。

女孩的奶奶接过狗贩子的十元钱,就这样,换掉了女孩养了两年的狗。十元钱,买不了一杯都市白领的咖啡,供养不了村子里几口人的生活费。

却能买断留守女孩相依为命两年的朋友。奶奶抱走声嘶力竭大哭的女孩,狗贩子趁机将狗装上三轮车离开。一招调虎离山计,让小狗消失得无影无终。

等狗贩子的车消失在村子尽头,奶奶松开女孩,女孩坐在地上崩溃大哭。大哭没用,耍驴无果。奶奶和看热闹的村民将她围成一圈指指点点。看着这个刚刚失去“亲人”的女孩,他们只觉得好笑。

和上面三位哭泣的女孩不同。留守女孩石凤鸣也失去了她日记里写的“我最喜欢的小狗”。

但她面对镜头时,却笑着。纪录片导演问她:“你的小黑狗呢?”“分了,老师一半,大伯一半”

石凤鸣双手背在身后,扭捏地笑着;没人知道这个小女孩的心,到底有多痛。

石凤鸣的父母外出务工,将她和弟弟留在村子里由爷爷奶奶抚养。弟弟意外淹死在家门口的池塘,父母知道后离了婚;女孩不算孩子,他们再也没有往家里打过钱,也没回过这个家。石凤鸣成了没人要的小孩,面对未来,她只说着:能好好过吗,我还能干嘛啊。聊起最喜欢的人,她说:“我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接着,站在村头,望着小狗消失的方向,很久,很久。

这种事情在中国式家庭中,并不是个例。杀掉孩子的宠物吃肉,卖掉孩子的玩伴换钱。孩子们哭得歇斯底里,大人们却笑得轻松。甚至沉浸这场闹剧中,眼泪在他们眼中只是热闹、是笑柄。有人为家长辩解,第一次当父母,教育方式难免失误;有人为长辈找理由,爷爷奶奶带孩子,想法上肯定有代沟。有人说养你养这么大,供你吃喝拉撒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面对此种狡辩,我只想用一张那英老师表情包作为回应:

这些发生在小孩身上的中式恐怖故事;不是经验问题;不是代沟问题;不是贫穷问题;而是两个血淋淋大字:权力。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家长,便掌握了权力。成为父母是门槛最低、最廉价能获取权力的方式。他们可以欣喜地卖掉你养了多年的小狗;

可以随意剪去你留了多年的长发;

可以一声不吭地就翻看你写的日记;

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扔掉你攒了多年的空笔芯,送给亲戚家小孩你最爱不释手的玩具。可以欺骗你,打压你,替你做无数的决定,转头来送上一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只当作一不小心biu出的附属品;当作可以随意摆弄的活体玩具;今天他们卖掉孩子的宠物,毫不在乎;明天他们也会把小女孩当作“宠物”,待价而沽;等一个好日子,等一个好价钱,将女孩当作一条小狗“出售”。

而面对这种家长的隐性权力,几乎每个中国小孩在抗拒时都会得到一句回应——你得懂事。懂事地卖掉宠物;懂事地剪去长发;懂事地允许父母随意践踏你心爱的东西。

所以家长的眼中,什么是懂事呢?是逆来顺受,是沉默不语,是允许一切他们实施的“暴力”发生;是向成人世界中的权力妥协,成为一个“高情商”的狗屁大人。当小狗成为盘中餐,动物不再凶猛;当小孩成为“懂事”的狗,温良而又顺从;

他们满意了,用权力施暴的目的达到了。他们说小狗有狂犬病,所以要杀掉吃肉;但你我都知道,那条小狗没有病;他们也知道你知道,那条小狗没有病;但他们希望你相信小狗有病,最后连“你是否相信”都变得无足轻重;他们希望狗没病且美味;希望你有病且听话。

父母是你大半辈子的领导、老板、掌权者;家庭关系也是你无法裸辞的工作。早在电影《狗十三》中,其实就拍摄了这样的故事。父亲在肆意篡改女儿李玩的兴趣小组后,送给她一条小狗作为补偿。之后李玩经历了丢狗、找狗,家里人买了“假狗”顶替,假狗再被送走。最后李玩无望地成为懂事的大人,像成人世界的狗B妥协。而片名《狗13》也正是“狗B”成人法则的代名。“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其实这几年,社交媒体上讨论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的话题都有不少。扫兴的父母、原生家庭创伤、父权制在家庭关系中的展现……等等。经济学家用“欠债”理论解释它;社会学家用“权力”关系解构它;

综艺节目用“金句”分析它;

我们知道了太多原理,熟背了很多金句。有人选择逃离,与家长实现“距离产生美”的关系;有人无法治愈,心上的口子虽然结了痂,但也永久地留了疤;而那些比我们还小的“命运共同体”,正在经历,那永无休止的恐惧。你看,远处的海滩夜色已经降临。一位小女孩消失在海滩上,悄无声息。

0 阅读:39

炸鸡猹理

简介:我是炸鸡,一只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