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河发源于肥西县中部周公山,其源头传说与三国名将周瑜相关,相传其“洗砚池”遗迹至今留存于山腰。作为巢湖的重要支流,派河古称“苦驴河”,因上古传说中白眉仙人鞭打坐骑化河的典故得名,流域内分布着三官庙遗址、大墩孜遗址等3600年前的先民活动遗迹。三国时期,合肥城西桥(现复建于运河绿岛)成为派河上的重要交通节点,见证了千年漕运的兴衰。明清时期,派河沿岸形成上派河镇、中派河渡等商贸集镇,成为合肥西南的交通枢纽。
2016年启动的引江济淮工程,使派河迎来历史性转折。工程通过裁弯取直、拓宽河道(从60米扩至120米)、建设蜀山枢纽等工程,将派河改造为江淮运河的核心航段,实现长江与淮河的“世纪牵手”。这一过程中,派河完成了三大使命:
1.航运升级:通航能力从百吨级提升至千吨级,2023年派河口船闸累计通行船舶破万艘,带动合肥派河港成为江淮运河首个集装箱码头,助力“合肥造”汽车、家电等产品通江达海。
江淮运河-蜀山枢纽
2.防洪革新:河道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2023年“烟花”台风期间成功分流洪水2000万立方米,保障沿岸安全。
3.生态重构:通过截污导流、湿地修复(如九联圩湿地),派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Ⅳ类,形成120公里滨水绿带,观测到132种鸟类。
三、沿岸风光:水韵与城景的交响如今的派河两岸,已从“水患之河”蜕变为“幸福水道”:
1. 生态景观
滨河公园:绿树成荫的亲水步道、桥下篮球场与儿童乐园,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
湿地画廊:派河口枢纽与牛角大圩湿地相映成趣,白鹭翱翔、芦苇摇曳,呈现“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春日花海:3-4月沿岸油菜花盛开,与运河航道、古桥遗址共同构成“百里画廊”,吸引摄影爱好者。
春日花海-上派镇段
复建城西桥:三国古桥在运河绿岛重现,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象征。
派河港:集装箱货轮穿梭如织,与对岸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光伏产业园共同构成“产业经济带”。
特色桥梁:从凌空斜拉的“大洋桥”到集贤路桥的流线型设计,桥梁群成为城市天际线的点睛之笔。
水上游线:可乘仿古画舫夜游运河,AR技术再现《清明上河图》场景。
结语派河从一条承载千年文明的支流,蜕变为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其变迁见证着人类治水智慧与生态理念的升华。未来,这条“幸福水道”将继续以水为脉,串联起肥西的产业、生态与文旅,书写新时代的“派河传奇”。
派河两岸的千亩油菜花真是好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