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头死舅舅,到底是无稽之谈,还是有根有据,爹生舅养,其实这句话是误导人,前言是天经地义,后语是混淆视听。要说是爹爹生这一点儿也不假,说是舅舅养,几个是舅舅养的,还不是亲爹亲妈养的吗,当时话也不是绝对,有的特殊原因,比如父母离婚,父母失散,父母双亡,没有嫡系血脉来承担这个责任,都是有可能是舅舅养的,那个也是极个别现象,但是也从侧面反应一个问题,就是舅舅在姐姐和妹妹之间,所扮演特殊角色,其实舅舅和外甥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脉关系在里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138e3a2dda46ca4abc9a4ef14fe7ab.jpg)
这种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下这种关系,还有一种流传几百年的说法,每年春节后,外甥不能剃头,因为有一个大忌讳,就是说“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这个说法,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就是民间谬论,又混淆多少人的三观,又误导了多少人独立思维。当时不管怎么说,春节前夕,不论男女老少基本上都把头发打理一遍,不光是审美的需要,更重要一个原因,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过个年,退去一年陈旧,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3fadbd396f6f3869ba2fe56ab4cb93.jpg)
这个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有几百年了,其实“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源自于一个“误解”,不管是否是误解,民间老百姓,对于正月里剃头这个行为,都非常慎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理发。根据非正规的野史记载,据说这个说法源于清朝入关后,东北满清部落为了从精神上消灭汉族人对满人的反抗意识,树立满族的绝对权威,当时在野统治者便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就是剃掉前面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否则,杀之。当时坊间就有流传“剃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老百姓自此就成为一种规矩,当然剃了头发,头发可以在长,可惜头没有了,就不可能重生了,老百姓也不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67b166d28928a0afe6feaa5a10f35f.jpg)
在大清没有逐鹿中原之时,对于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熏陶下的子民,对于头发受制于父母的酸儒想法,在统治者的刀枪面前,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识了时务,顺应的形势,心中虽不满,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切寄托于敢怒而不敢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就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对此有人作打油诗曰:闻道头堪剃,而今尽剃头。有头皆要剃,不剃不成头。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这首打油诗,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了从意识形态上驯服汉人,服从满人统治,使用的手段,无不用其极,除下血腥的手段外,也从精神驯化,从肉体上消灭,包括后来用,满汉一家的语调来强调民族之间,所谓的“融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afe0eca5d6ad807facbe418077373d.jpg)
看似一句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传言,蕴含了如此丰富历史故事在里面,不论不说,每一句传言,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在里面,每一个故事,都有意味深长的道理蕴含其中。其实关于这个传说,当时一个大明遗臣,由明入清担任相职的大臣陈名夏,只因私下议论“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便被处以绞刑。可见清朝执行剃发、改服制政令之严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939965e5533838ae7dbb77650aca7c.jpg)
如今是新时代,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剃头,都无所谓,不论何时何地理发,都不会死舅舅,作为新时代的人,都要有“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态度来,毕竟人类始终是向前的,不可能在回到封建迷信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