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感的关系,正在悄悄杀死你

观尘 2025-03-12 11:49:50

深夜收到朋友60秒语音方阵,吐槽同事总“顺手”翻她抽屉;亲戚聚会总被追问“工资多少、怎么还不结婚”;住同一小区的学姐晚餐的饭点总会出现;闺蜜失恋后连续一周凌晨三点打电话哭诉……

每每此时,我们总会安慰自己:“算了,关系好才这样。”

但心理学警告:没有边界感的关系,本质是一场“慢性中毒”。

01 没有边界感的人,为何成了“情感毒药”?

一位读者曾留言:“我妈每天打20个电话查岗,甚至偷偷跟踪我约会。她说因为爱我,可我只想逃。”

“毒药”的可怕,在于披着“善意”外衣的越界:

-“为你好”的操控:用关心绑架选择,把控制欲伪装成爱;

-“不拿你当外人”的侵占:随意动用私人物品、干涉隐私决策;

-“情绪黑洞”式消耗:把他人当作免费心理咨询师,却拒绝自我负责。

就像《情感吸血鬼》中所说:“过度越界的关系,会吸走你的能量,却让你误以为是自己不够包容。”

02所有长久的关系,都自带“护城河”

观察那些令人舒服的相处模式,会发现一个共性:明确且健康的边界。

-同事之间:能互相帮忙带咖啡,但绝不替对方“背锅”;

-朋友之间:可以深夜倾诉,但懂得提前问“现在方便吗?”;

-亲人之间:关心你的生活,但尊重“这是你的决定”。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指出:“真正的亲密,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

有边界不等于疏离,而是让关系中的善意流动得更长久——因为你的付出不再被视作“理所当然”,对方的介入也不会变成“理所应当”。

03建立边界不是冷漠,而是对关系的敬畏

如何避免成为“毒药”,或不被“毒药”侵蚀?三步构建关系免疫力:

① 给关系“贴标签”:

-同事、密友、家人、陌生人……对不同角色设定不同边界值;

-例:对总让你帮忙接孩子的邻居,可以笑着说:“下次提前说哦,我得看时间安排”

② 练习“温柔而坚定”的表达:

-把“你能不能别管我!”换成:“我理解你的担心,但这件事我需要自己决定。”

-用“非暴力沟通”公式:事实+感受+需求(例:“你未经同意看我手机,我会感到被侵犯,希望我们彼此尊重隐私。”)

③ 允许自己“不合格”:

-不必做100分朋友/子女/伴侣,当你优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关系反而更轻松;

-记住:那些因你设立边界而离开的人,本就是来消耗你的。

作家邦妮·韦尔曾说:“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望向同一个方向。”

真正好的关系,是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根系相互滋养,枝叶保持呼吸的距离。

从今天起,不妨温柔地告诉世界:“我的善良很珍贵,所以我要为它划定疆域。”

正如心理学家亨利·克劳德所言:“界限不是筑墙,而是定义你守护的花园入口在哪里。”

0 阅读:3

观尘

简介:无关乎年纪,相信只要去做,凡事都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