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两不去,去了亲人泣”,两不去指哪?端午将至,千万别犯忌

月下词 2024-06-01 13:20:11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是中国及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中。该节日定在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故事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以身殉国的悲壮事迹激发了后人对忠诚与爱国情感的颂扬,民间通过划龙舟竞赛和包粽子投入江中,以防鱼虾侵扰其躯体,逐渐形成了龙舟竞渡和食粽的习俗。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与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有关。

端午节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更融入了众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作为节日的标志性项目,展示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与竞技体育的魅力,还寄托了人们对勇敢和前进精神的崇尚。同时,家家户户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系五彩线,这些习俗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旨在防疫驱邪,祈求家庭安康。而粽子,则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通过不同的地域风味和制作技艺,传递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方特色。

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国际认可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全球影响力。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日庆典,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跨越千年时空,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与文化自信。关于端午节的俗语自古就有很多,比如“端午两不去,去了亲人泣”。这里所说的两不去指哪?端午将至,千万别犯忌!

“两不去”

1. 不去未知的水域:端午时节,正值初夏,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增多,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位上涨,水流湍急,且水温较低,容易引发溺水事故。

特别是对于未知水域,由于不熟悉水下的地形、暗流、漩涡等情况,即便是游泳技术较好的人也可能遭遇危险。

古人云“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反映了端午期间水域的潜在危险。因此,为了自身安全,应避免在端午节时到未知水域游泳或嬉戏。

2. 不去陌生的野外:端午节后,随着气温上升,野外的蛇、蜈蚣、蝎子等“五毒”开始活跃,增加了在野外活动的风险。

特别是在荒郊野外,医疗救援难以及时到达,一旦被毒虫咬伤或遭遇其他意外,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此外,野外复杂的地形和植被也可能导致迷路或其他安全隐患。因此,建议端午期间减少前往人迹罕至的野外活动,尤其是没有专业人员陪同的情况下。

端午节的习俗您知道多少?

1. 打午时水。在一些地区,端午节有“打午时水”的习俗,认为中午时分汲取的井水或山泉水最为纯净,具有治病健身的神奇功效,人们会用来饮用或沐浴,以求身体健康、驱邪避瘟。

2. 洗草药水。端午当天,使用艾草、菖蒲等草药煮水沐浴,称为“洗草药水”,能够祛病强身、净化身心,也是预防夏季疾病的一种传统方式。

3. 浸龙舟水。在南方一些地区,端午节有“浸龙舟水”的习俗,认为端午当天的河水有特殊的灵性和净化能力,大人小孩都会在这天到河边洗澡,以期带来一年的健康和好运。

4. 吃“五黄”。江南等地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即黄瓜、黄鱼、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这五种黄色的食物,象征着中和邪恶、保佑身体健康。

5.放纸龙、纸鸢。在某些地区,端午节有放风筝(纸鸢)和制作纸龙的习俗,象征着驱邪、迎祥,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6. 拜神祭祖。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历史人物的日子,也是拜神祭祖的重要时刻。许多家庭会准备丰盛的供品,祭祀祖先和神明,表达敬仰之情,祈求家族平安、丰收吉祥。

7.佩长命缕。长命缕,即五彩线,除了给孩子佩戴,成人也会编织成各种饰品,如手链、项链等,佩戴以求长寿健康,避开不祥。

8. 避五毒。端午节时值初夏,被认为是“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出没的季节,因此有避五毒的习俗,除了悬挂艾草和菖蒲,还会制作五毒图或五毒饼,象征着以毒攻毒,驱赶邪气。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

23 阅读:1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