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文摘: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安南说文化 2024-06-13 12:15:10

教育之路,乐在其中;生活点滴,珍惜每刻。我是黄小萝,两娃妈妈,高校教师,爱好文学,点击右边“关注”,每天给您分享美文。

01 悠然岁月,静待花开

高考已然过去,但历年来高考的“明星”依然经常被人提起,其中不乏第一神童张炘炀。

张炘炀出身于普通家庭,但在别人还在咿咿呀呀学语之时,他能认识上千字。父亲意识到他的天赋后,5岁送到学校,一路跳级,10岁便参加了高考,成为全国最小的大学生。大学时他成绩依然耀眼,13岁考上硕士研究生,16岁考上985高校博士研究生。开挂一样的人生,让人羡慕不已。

可是,博士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应试,更需要研究,张炘炀花了8年时间勉强博士毕业。如今,29岁的他成为无业人员,靠父母接济过活。

少年成名,青年却啃老。可见,拔苗助长,不可取。人的成长也如草木,自有其时,违背自然规律,一味地求急求快,往往欲速则不达。

育人如养花,岁月悠长,需要耐心呵护,静待花开。

02 坚持不懈,方能拨云见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高中时代非常喜欢这两句诗,因为一读便能感受到孟郊当时畅快的心情。了解才知道,孟郊尽管从小就显现了过人的文学天赋,但科举之路却历尽坎坷,屡败屡战,三度进京赶考,最后才金榜题名。这相当于他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中,如果他也是急性子,考一次就放弃了,那“春风得意”这样美的诗句便难以流传了。

试一次两次不一定有结果,但只要咬咬牙,坚持下去,也许就会有让你春风得意的时候。

初中时,我很喜欢王羲之的字体,但临摹了一年都不见长进,于是扔下了笔。后来在图书馆无意看到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他为了练好字废寝忘食,写坏的笔堆成了山,人们称为“笔山”,他常常临池书写,写完字就在池边洗砚台,天长日久,池子尽染墨色,成为了“墨池”。真是挥毫泼墨,废纸三千,方成“书圣”之名。

想来,我才练了一年就放弃了,很是羞愧。原来,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大家,跟他的勤奋、坚持、钻研密不可分。

普通人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方能成才。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干任何事,都是日积月聚的结果。

不要太心急,容易忙中出错,不要太重结果,容易偃旗息鼓,也会坚持会是最好的答案。

03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高考的学生经过十二年的苦读,特别是高三的那一年,学习压力如山,考试试卷如山,在重重山下还得奋力一搏。高考一战,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得偿所愿的学子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坚守到最后一刻,方见月明。

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我们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甘甜与欢喜。

高考的学子们,现在等待分数的阶段应该是最煎熬的。

但无需焦虑,只要你心怀希望与梦想,坚定不移,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为最美好的风景。[比心][比心][比心]

喜欢就点个赞吧,与君共勉。[心]

1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4-06-13 15:50

    标题太次,万金油一样。

安南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