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这是没人管了吗?俄军大举南下,杀入苏梅州。俄国防部宣布,已经占领了苏梅州巴索夫卡镇,俄乌双方在这激战28天,最终俄军装甲部队夜间突袭,攻破防线。这是个军事重镇,有一条公路承担着库尔斯克地区乌军70%的物资补给。军事专家分析,俄军下一步可能沿河谷南下,再拿下两个镇,乌军在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州的残余部队将完全失去后方支援。北部战场同样不容乐观,俄军在库比扬斯克方向已形成三面合围。
雪上加霜的是,美乌领导人会谈破裂后,6亿美元的军火美国也不给了。乌克兰军情总局局长坦言:"当前每个士兵,需要防守800米战线。"这个数字是现代战争安全标准的4倍,可想乌军压力有多大。尽管乌方宣称已构筑第二道防线,但实际上,多数工事还是临时挖掘的露天战壕。
北约的态度也变了。北约秘书长说"不设红线",等于默许了俄军的行动。欧洲计划援助230亿欧元,但附加条件太多了,乌克兰不敢拿这个钱。军事专家分析,西方支援力度衰减,可能迫使乌军在今年夏天,转入全面防御。
美俄之间的沟通也陷入僵局。普京派特使访美之后,两国领导人暂时没有再打电话的安排。因为特朗普的核心圈子,认为美国总统不应和普京走得太近,还建议和普京断交。特朗普采纳了这个建议,在网上发文对普京表达不满,特朗普自己没能结束俄乌战争的锅甩给了普京。美俄一把手沟通中断。这就意味着美国调停俄乌冲突这个事就放下了,俄军很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在战场上扩大优势,占领更多地盘。
北约最新评估数据,俄军在乌克兰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90万,其中25万人直接战死。但即便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普京依然说: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俄军目前依然保持着武器和兵力优势,乌军的处境非常艰难。
俄乌战争的结局再次证明,面对强权,妥协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拳头上赢了,才能最终赢得国际博弈的主动权。这一经验对我国而言,意义很大。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只有坚持不妥协的原则,强化自身的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才能在国际格局的激烈博弈中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