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巴赫穆特城内的城市攻坚作战日趋白热化,乌军第93机械化步兵旅、第77空中突击旅、第125国土防卫旅、第241国土防卫旅、格鲁吉亚雇佣兵团以及乌克兰极右翼武装组成的守城部队,依托城市的复杂街道环境,以高层单体建筑物为据点,通过地面和地下坑道立体防御体系,与俄军伞兵特战分队以及瓦格纳突击队组成的攻城分队展开了激烈厮杀。双方的残酷巷战从“逐屋逐楼”的火拼,一直扩展到为一堵墙都能大打出手的地步。

(惨烈的巴赫穆特城市攻坚战)
不过,与车臣战争中损失惨重的俄军装甲部队不同,瓦格纳突击队和俄军伞兵部队的装甲分队以相对较少的伤亡代价,不仅夺取了巴赫穆特主城区近80%的面积,而且还通过“围三阙一”的战术,在城市攻坚战中大量消耗了乌军预备队,造成乌军“春季攻势”因“巴赫穆特绞肉机”的巨大损失而被迫推迟。

(T-90M主战坦克进入巴赫穆特主城区)
近期,随着俄军伞兵部队装备的T-90M主战坦克陆续进入巴赫穆特战场,俄军通过“坦克平推战术”,以小型装甲分队为单位,在城市攻坚战中灵活运用坦克的突击火力,对乌军据守的高层建筑物、火力点和狙击手阵地实施了连续火力打击。往往瓦格纳突击队在城内推进时一旦遭遇乌军守城部队的袭击,就会立即将前插的步兵分队后撤至安全地带,通过无人机侦察传输目标信息,坦克分队会及时将乌军据点摧毁。让外界深感意外的是,原本在俄乌冲突初期表现“水土不服”俄军装甲部队,在巴赫穆特城市战中的表现却可圈可点,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焦头烂额的乌军)
实际上,城市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预设战场,如何在全新城市环境下,利用好信息化、机械化武器装备取得战场胜利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从最近30年代来的城市战战例来分析,作为攻击一方的俄军和美军无论在兵力配置还是武器装备质量上均占有明显优势,美俄两国的装甲突击集群在战争前期的野战环境下,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力迅速夺取了战场主动权,但当其装甲突击分队进入城市战之后,敌方轻步兵分队却利用特殊的城市战场环境,给美俄两国的现代化军队以沉重打击。

(坦克在城市战中处境尴尬)
我们以两次车臣战争的城市作战为例子,简要对比俄军在两次车臣前后的战术和武器装备安排,以此可以寻找到此次俄军在巴赫穆特展开装甲分队城市战的一些要点。
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因仓促应战而准备不足,不仅指挥不力战术失当,而且各战术分队协同不够,再加上战场目的不清晰不坚决等原因,最终致使军事行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出于对杜达耶夫武装集团的蔑视和轻视,俄军装甲作战集群在进攻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城市战中,既没有制定详细的城市战作战计划,也没有在交战过程中遭遇特殊情况的战场处置预案。

(俄军损失惨重)
其装甲分队兵分五路入城时,竟然沿用“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大纵深穿插战术,企图对城区贸然实施强攻,通过闪击城市重要核心区域,以达到区隔车臣武装步兵分队,对武装团伙的火力据点和前线指挥所实施“斩首行动”的战术目的。
然而,当俄军第一梯队冒进至城市各处要点后,隐蔽在高层建筑物和暗堡内的车臣武装,依托地形地貌优势,对俄军装甲部队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反击,“猝不及防”的俄军装甲分队和机械化步兵分队被迅速分割消灭,原定执行封锁城内工厂区任务的空降兵和内卫部队,也因遭到车臣武装突然截击而未能完成接应任务。一时间,负责攻城的俄军“西部集群”、“东部集群”和“北部集群”近6万人“乱成了一锅粥”,俄军由坦克和步兵组成的城市攻坚第一梯队因协同不利,加之通讯联络中断,整个强攻行动顿时陷入混乱状态。

(俄军装甲分队和步兵分队)
在此之后,俄军沿街道向市中心推进的装甲装备大部分在行进过程中就被摧毁,而强行突入市中心的装甲分队,因为得不到步兵支援,无法组成可靠的环形防御阵地,被车臣武装的反坦克武器逐个消灭,至此为期4天的强攻计划最终以惨败告终,俄军在短短4天时间内损失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战车合计达到286辆。让人深感不解的是,俄军在攻城战中并未实施严密的战场包围,格罗兹尼城“围而不死”“网开一面”,竟然让杜达耶夫武装的精锐部队顺利撤出了主城区战场。

(俄军步兵战车进入格罗兹尼)
第二次车臣战情期间,俄军总结了前次经验教训,变“分进合击”为“先围后剿”,先后在车臣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的交界地区建立了4个安全区,每个安全区设三道封锁线,分别由内卫部队和俄联邦军队防守,在外围彻底切断了车臣武装获得外援和出逃的通道。在攻城作战和清剿作战中,俄军装甲分队打得更加巧妙,“更加有章法”,俄军地面和空中侦察更为活跃,在查明车臣非法武装的据点、阵地、工事和行动特点的情况下,俄军组建小型装甲分队,灵活应用步坦协同作战,在城市攻坚作战中更加强调各兵种之间的有效配合,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战场效果。

(乌军装甲分队撤离巴赫穆特)
近期,巴赫穆特攻城战中,瓦格纳突击队对传统的步坦协同作战进行了系统化升级,利用无人机的超越观察,其坦克装甲车辆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战场信息,从而及时规避了乌军的伏击。而且俄军还特别针对乌军反装甲人员利用建筑物的掩护,对俄军装甲单位防护较弱的侧面和顶部发射RPG火箭或攻顶导弹的战术,俄军坦克可通过无人机侦察预判乌军火力点,并对可疑建筑实施火力试探,这种灵活的战术极大改善了俄军步坦协同作战的效率,并最大限度保护了瓦格纳作战人员的安全。
我们从两次车臣战争和巴赫穆特攻城战的经验教训中发现,步坦协同作战仍然是城市攻坚作战的重要方法,但巴赫穆特战役中的步坦协同作战,更加强调运用信息化战争的现代科技成果,通过无人机、先进观瞄设备、综合一体化感知体系来协调战场指挥,摸清敌军部署,通过坦克装甲车辆的技术革新保证步坦协同作战组织到位、配合精确,最终实现对敌方目标的各个击破。
在最近的一档网络军事节目《战火复盘局》第三期中,我与凤凰卫视主持人胡玲、资深军事专家杜文龙老师进行了对谈,对第二次车臣作战成功的经验结合当下的军事冲突做了复盘。
如果你想更直观地了解现代城市作战中的步坦协同作战变化,可以在这一档节目的赞助商纯正军事战略手游《战火勋章》中进行实战体验,进一步剖析以信息化坦克装甲车辆为核心的新型协同战法。现代战争看重体系化作战,既要有大战略上的稳妥布局,也要有战术上的兵力装备灵活搭配,还十分考验一名指挥官的军事素质与能力。

(手游《战火勋章》)
比如在某一次遭遇战中,我在观察到敌人的配置以坦克和炮火为主,缺乏“机动兵力”后,便事先用步兵构筑起防御工事,重坦顶在前面,中坦在侧翼伏击,火炮在后方静默;等到与敌人实际交战的时候,此时用预先埋伏好的中坦先偷掉对面的火炮部队,然后再将我方火炮部队一起加入战斗,打对面一个措手不及。
想要玩好这款游戏,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以现代战场指挥官的视角来认真对待和推演。当然实际战场要根据实时的变化做调整。在游戏中我通常都会提前做好武器的筹备工作,将部队调整为步兵、重坦,中坦,火炮等的多兵种联合作战的组合,随时应对敌对方可能出现的即时战术。

(手游《战火勋章》)
还有一点十分值得称道的,《战火勋章》的兵卡作战单位系统极其详细,作为《兵器知识》的一名执行主编,我本人对于兵种的详细程度其实还蛮惊讶的。游戏中有两百多种武器装备,武器装备中还包括射击精度、行军速度、抵抗爆炸伤害、综合火力系数和耐久度等多种参数,玩家根据武器单位的各项性能参数不同来合理的配置自己的部队,并以此来适应不同作战环境和战场态势。

而且,游戏还深度还原了战争中的兵种克制关系,如果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克制关系就可以在战争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这也要求玩家合理地做好各种战队编成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来实现其战术目的。例如针对对手“高防高甲”的特点,玩家可以针对性的组建反坦克部队进行克制,同时对这些部队进行针对性的穿甲改造,这样才能在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火勋章》在今天就正式开启公测了,之前内测期间过的瘾我还想再体验体验。军迷朋友们有兴趣的话现在也可以下载体验,来试试操控一场现代战争。

(巴赫穆特城市攻坚战值得深入研究)
我们再回到巴赫穆特战场的城市攻坚战,瓦格纳突击队应用装甲分队在攻城作战中的表现十分亮眼,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八个字“因势利导、顺势变通”。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巨大战场损失难道不是俄军战术僵化、战法呆板、武器不适应现代化城市战所造成的吗?俄军在巴赫穆特攻坚战中的成功,难道不是顺应战场环境变化,积极利用手中的战场资源,灵活运用步坦协同战术,不断升级坦克装甲装备的结果吗?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针对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城市作战,新型步坦协同也应该与时俱进,和玩家一样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和途径,固步自封只会葬送大好前程。
入侵是英雄,野蛮受人尊敬。是文明社会的歪现象
鹅份————看到美帝就生气,战狼斗狠又装比,北约五眼和G7,没占寸土是仇敌。看到鹅嗲忙舔地,认则为釜赞嗲嘀,鹅嗲抢俺5佰碗,鹅嗲威武又霸气。崇拜暴力跪权力,历史三锅影视剧,拳匪破旗高挂起,谁最野蛮谁大帝。现在又认嗲一群,印地安朝阿伊叙,只要反美全是嗲,群嗲一起灭美帝。乌拉!
广而告之[呲牙笑]
绞肉机消耗战反复绞肉[呲牙笑]
俄罗斯加油 击败乌克兰
主要靠瓦格纳军进攻,正规俄军很菜啊[得瑟]
坦克损失是少,但人员却损失巨大。
废话连篇,告诉你就一句话: 运动战中的协同能力差,情报、战术和后勤都不匹配,只能退化到在阵地战中慢慢组织起协同。
看到这里阴阳怪气的社论,我不知道真的是各人认知有问题,还是这些人本质上就是坏的,无论俄乌战争谁胜负,我认为俄罗斯不能倒下,因为现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已经兵临城下和虎视眈眈,至少大战略上俄罗斯是帮助我们分担了压力,我们有着相同的战略需求与合作,一切听从国家的安排和指挥,不要在任何地方给祖国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