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持续一个半世纪之久,其中奥秘何在?

墨初写史 2025-01-11 11:49:52

战国之时,各国纷纷展开变法之举。像燕国有乐毅、邹衍、剧辛主导的变法,魏国实施了李悝变法,楚国亦有吴起变法等。这些变法虽各具特点,可在历史长河中大多如昙花一现般短暂。但商鞅变法却与众不同,它足足延续了一个半世纪,这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秦国具备得天独厚的改革土壤。

在商鞅推行变法举措之前,秦国其实已经经历过一次相当成功的改革活动了,那便是秦献公所主导的改革。

秦献公萌生出改革的念头,其根源在于他那颇为坎坷艰难的前半生经历。正是之前诸多不顺与困苦的过往,促使着他产生了想要变革的强烈想法呢。

嬴姓单字连者,乃秦灵公之子也。公元前415年,秦灵公猝然离世,其叔父借机篡位,是为秦简公。彼时年仅9岁的公子连,为保自身安危,无奈奔往魏国河西之地。这一去,便是长达29年之久,相较重耳在外流浪的时长,还多出了10年呢。

要知道那河西之地可不寻常,它可是魏国推行改革的前沿地带呢。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第一学派西河学派就在此地设坛讲学,给魏国的方方面面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魏国的改革家李悝便是其中之一。公子连年少时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想来是深受熏陶,进而逐渐接受并养成了改革思维吧。

公元前385年,公子连返回国内登上国君之位,也就是秦献公。刚即位没多久,他就察觉到,相较于强大的魏国,秦国可谓是危机重重、局势不稳。国内屡屡发生内乱,那些公室贵族们一个个都在伺机而动。从军事方面来看,秦国更是实力不济,多次被魏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河西之地被魏国侵占多年,秦国却压根没能力收复回来。

秦献公深知随时面临下课的危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下定决心要向魏国好好学习一番。他觉得魏国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于是打算在秦国大力推行一场改革,期望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让秦国也能有所发展。

设计师是他自己,导演也是他自己,就连编剧同样是他自己,身兼这三个角色于一身的,正是同一个人——他。

自公元前384年起,改革的进程便开启了,而后一直持续不断地推进着,一直到公元前375年方才结束,这期间始终保持着改革的态势,未曾间断。

不妨从迁都一事说起。秦献公把都城迁至栎阳,其背后主要有着三方面的考量。其一,栎阳更临近河西之地,如此可彰显其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进而赢取更多民众的拥护与支持。其二,能够借此摆脱公室贵族的诸多牵制,重新将朝政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三,栎阳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十分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可有效改变资金匮乏的艰难处境。

接下来进行的改革,其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工农兵商各个领域都一同发力、携手向前发展。期间推出了诸多新举措,像奖励军功方面的规定,还有关于户籍管理的办法,以及大力推行县制等一系列措施均被涵盖在内。

此次改革在短时间内,于广度与深度方面皆落实得极为到位,这大概率和秦献公果敢地从魏国进行“借鉴拷贝”有着紧密关联。待到秦献公执政后期,秦国的军事实力得以接连提升好几个档次,进而成功迈入强国的行列之中。

在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59年期间,秦国先是接连战胜了韩国与魏国。而后在公元前364年,更是一举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获敌军首级达六万之多。曾经那在战斗力方面处于末流,宛如陪练NPC一般的秦国,就此摇身一变,成了西部的小霸王。

献公推行的改革,其影响颇为深远。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可谓立竿见影,正因如此,改革理念也逐渐被秦人所认可与接纳,这无疑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奠定了极为优良的基础,在秦国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