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前沿】
原标题:期待职业发展的好消息更多涌现
陈俊宇
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殡仪服务员、矫形器装配工、假肢装配工……这些活跃在民政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一线的特色职业工作者,迎来了职业发展的好消息。
近日,《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民政部、人社部首次联合出台的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文件。
民政技能人才是国家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的出台,一方面是对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与社会需要和群众期待相比,这支队伍还存在总体数量短缺、受教育程度不高、培养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须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使用制度、畅通人才评价通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意见》在方方面面都有实打实的具体措施。
人才培养是基础工程。不容乐观的是,我国基层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受教育程度不高、培训经费不足,一些领域的民政技能人才仍存在缺口,特别是养老护理员面临严重短缺。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紧缺人才培训,特别是要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培训培养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此,《意见》专门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提供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
在《意见》的制定过程中,基层民政部门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从“五级工”制拓展为新“八级工”制,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这是当前多个领域技能人才建设的有益探索,《意见》也提出了相应举措。与此同时,将技能等级与职业发展挂钩,才是真正的“既给面子也有里子”。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完善人才津贴补贴制度、加大人才激励表彰力度……《意见》中的这些举措,既体现了用事业引才育才,又用待遇稳才留才。
在民政服务领域,锻造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落实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部署要求。对于全社会而言,这样的好消息值得多一些再多一些,让崇尚技能、尊重劳动、关爱技能人才持续成为社会风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