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批评的父母,养不出内心乐观的孩子

棠妈育儿成长 2024-10-25 10:39:04

曾经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

一位妈妈在网上发问:“女儿做了三菜一汤真的太浪费了,大家说我骂得对吗?”

14岁的女儿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以为会得到妈妈的夸赞。

但是没想到妈妈开口说的却是:“我是要表扬你吗?中午你给我整了这么多菜,就我们两个人怎么吃啊?”

01

家里有爱批评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

知乎上有位网友提问:“从小在一种批评式教育下长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网友是这么回答的:

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罪恶感,非常害怕犯错误;

即便费劲做完一件事也老是不满意,好像还是有问题;

即使别人都说不错,自己也会否定,永远觉得自己有问题;

好像自己一做事就是错的,焦虑不安。永远要发现错误和问题去用力改正;

……

这就是爱批评父母的神奇之处。

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会消失,和他们倾诉痛苦,痛苦会加倍。

02

批评的目的不是羞辱孩子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决定一个孩子乐观还是悲观,关键在于孩子的思考模式,而这种思考模式,很容易受父母影响。”

如果父母总是习惯批评孩子,在批评孩子时口不择言,还就容易变得悲观,习惯关注事情的负面。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就说:“你真是蠢得要死,就你这成绩,哪里考得上大学,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

孩子想学跳舞,父母说:“你这么胖,不适合学跳舞,别学了。”

……

孩子从父母那里接收到的讯息都是“不行”、“不好”、“不对”。

长期接受批评的孩子,会在心里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看问题也会越来越悲观。

《少年说》里有位特别爱写作的女孩, 用课余时间写了五十几本小说。

但是爸爸却说“为你好”、“这玩意没用”,把孩子写的小说全撕了。

在孩子为热爱的事情一腔热血时,父母一盆冷水泼下,否定孩子的爱好,否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总是在挨批评,总是在被否定,他怎么会乐观。

在《妈妈是超人3》中,邓莎问儿子大麟子:“2+2等于几呀?”

大麟子想了想,笑着说:“2+2等于30吗?”

大麟子的外婆听到了说了一句“太笨了,我的天。”

大麟子的笑容立刻消失了,委屈的抱着妈妈,眼泪在下一刻仿佛就要掉下来了。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而不是觉得自己是个很差劲的人。

批评是一种行为的反馈,而不是对孩子人格的评价。

03

批评不当,孩子容易走歪路

有心理学教授针对羞耻和自省做过一项研究:

他们从九所公立小学招募到380名5年级的儿童及父母,这些孩子年龄在10-12岁之间,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容易羞耻”和“容易自省”两组。

此后分别在孩子上7年级、8年级时和满18岁(18-21岁)后,进行了追访。

结果发现:儿时羞耻感强烈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实施危险行为。儿时容易自省的孩子,成年后则更倾向于保护自己。

近几年,也常有因为父母批评而走极端的孩子。

父母也有同样的感觉:“现在的孩子批评都不敢批评了,家长不敢说,老师更加不敢说,生怕他们做傻事。”

但我们都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犯错,也总会挨批评。

为什么有些孩子挨了批评后就改正,变得越来越好。

有些孩子却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做出让人后悔的事情。

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能批评,而是父母在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比如孩子因为贪玩考试不理想,家长可能有下面2种回应:

第一家长:这道题书本上都有,是不是又忘了?我们再复习一遍,然后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

第二家长:这道题书上都有,你肯定又没认真听!是不是又开小差来着?你怎么这么笨!

都是在解决同样的问题,说不来的话却大不相同,对孩子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第一类父母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类父母指出问题+羞辱孩子;

第一类孩子听了,我犯了个错误,但是没关系,有办法可以解决;

第二类孩子听了,我就是个错误。

同样是批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父母越是爱孩子,可能面对孩子犯错误时越激动。

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张嘴就来的批评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

写在最后

正确的批评,也能养出乐观的孩子

批评不是为了发泄心中怒火,不是为了羞辱孩子。

正确的批评应当就事论事、确认可罚性以及如何改正错误。

* 批评前先听孩子解释;

* 对事不对人,描述不对的行为,不要评价、贴标签;

* 鼓励和批评结合;

* 选择恰当的时机,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不在餐桌上批评孩子。

* 用自然结果代替惩罚;

批评孩子的时候,伤人的话总是脱口而出。

有时候按下暂停键想一想,换一种方式,或许会发现育儿变得轻松多了。

尹建莉曾说过: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同样都是批评孩子,却有很多心机和技巧。

愿父母都能明白:批评不是羞辱,也不是评价,而是描述事实。

父母说出行为,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父母提出期望,孩子知道改正的方向。

父母陪伴改正,孩子越来越好。

关注“棠妈”,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和孩子的爱的方程式。

0 阅读:17

棠妈育儿成长

简介:中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