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南集结120万军队,邓小平投下“烟雾弹”:先炮击20天

品味红梦史说 2025-03-27 05:09:31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越线战斗结束以后,越南黎笋政府并未因为遭受我军边防部队痛击而有所悔改。

相反的还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妄想在下一次战争中占据先机,并且从1979年往后,已经抢先一步攻占了老山和谅山地区的有利阵地。

在随后几年时间里,敌我双方围绕着这些区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轮战,有几次更是险些爆发全面冲突。

比如1984年的时候,越南方面叫嚣着要“一雪前耻”,随后在国内大规模征兵,最后集结120万军队调往前线。

此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推行数年,一旦战争全面爆发,肯定会推迟经济发展的步伐,面对这种局面,邓小平只用了一招“烟雾弹”就摆平了敌人!

那么,这其中都有着哪些详情?

一、 不服气的越军

就越南方面而言,在1979年解放军的越线作战结束以后,越军方面是十分不服气的,这其中有着几点因素。

一是越军方面觉得自己为了避免冲突的扩大化,只调动了步兵进行抵抗,没有出动空军等兵力。

尽管解放军方面也出于同样考虑,没有大规模增调空军参战,但这也在20多天的短暂战争中,成为了越军方面的一个借口。

其中越军内部不少空军将领都声称,只要战机参战,解放军将是“不堪一击”的。

其次就是当时一部分越军内部的陆军将领,认为自己家的陆军精锐部队都部署在南部和柬埔寨等地,并未在第一时间参与到与解放军的冲突中。

只要这些精锐部队能够调到前线,将会与解放军边防部队势均力敌,肯定不会仅在20多天时间就被打到河内。

最后的一些因素,就是越军内部认为此战没有发挥出对法对美战争的一些优势战术,比如游击战等等。

结合这些“借口”,在我军的越线作战结束以后,越南黎笋政府并未有所悔改,相反的还在双方边境地区部署重点,妄想着在下一次冲突中找回面子。

敌我双方围绕着边境线展开旷日持久的轮战,而在越线作战结束的1980年,越南军队就抢先一步侵占了我国广西地区的谅山和云南地区的老山。

这两块地区也成为往后发生战斗的核心地区,越南方面为了在往后的大规模冲突中占据先机,更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将这里打造成了战争的桥头堡,战争野心开始不断扩张。

而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国已经外交关系进入冰点的苏联,则是起到了一个“递刀子”的角色。

早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以前,越南黎笋政府的背后就有着苏联人的影子。

在一开始的谋划中,苏联和越南就已经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条约,其中内容的实质已经将双方确定为了军事同盟,一方遭遇战争,另一方就要进行军事援助。

这也是黎笋政府一直在我国边境地区挑事的原因之一,可是越南人的政治头脑还是不够成熟,任何条约只会在自己一方有利的条件下有用。

等到解放军展开越线作战的时候,苏联虽然有百万大军部署在中国北境,却因为事先邓小平访问过美国,让苏联认为中国与越南的战争已经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

所以害怕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苏联,最后就将越南给“玩了”,

二、 苏联的背后支持

事后越南对此事也有着很多责难,苏联能够提供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装备援助,以此继续达到“以越制华”的目的。

因此上在1978年到1980年之间,苏联方面就向越南提供了18.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包括粮食、石油等等物资。

除此之外的军事援助方面,从1979年到1981年之间,苏联向越南提供了180架米格21战斗机,以及性能不弱于米格21的苏22战斗轰炸机。

其余导弹、坦克等武器更是不计其数,因为这些装备援助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越线作战结束以后进行的。

这些行为无不在向中国透露一个信号,经历惨痛打击以后的越南并未被苏联放弃,苏联在帮助越南进行备战活动,企图提起下一次大规模冲突。

另一方面,继续延续军事扩张政策的黎笋政府手里有枪,说话的“底气”也愈发强硬,一个人口仅在五千万的国家,军队数量就一路飙升到120万人。

同期相比,中国军队因为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国家发展中心围绕着经济建设展开,军队开始不断裁减。

从1980年到1982年,军队规模减少200万人,剩余人数维持在400多万人,虽然相较于越南的120万人还是三倍以上。

但中国地域辽阔,西部、北部是防御重点,一线部队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这就让越南自以为有了可趁之机。

其次的一点,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

越南方面单纯的以为中国此时为了“挣钱”,不想爆发军事冲突,以此影响到国内的经济环境,就想着通过军事冲突从边境地区讹诈出来一点利益。

在1982年初的时候,越南军队就开始在边境地区频繁调动部队,围绕着中国边境展开了一次十余万大军参加的军事演习,边境局势愈发紧张。

而中国第一代开国领导人在军事方面的强硬态度,是远超我们想象的,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都是从黑暗年代走过来的,知道任何的军事威胁,在某一天都会成为真实战火。

所以越南方面的一系列军事调动,已经被中央高度关注,并且下定决心要打掉越南的军事野心,粉碎黎笋政府企图建立的“印支联盟”阴谋。

用实际的军事力量,让他们认清楚越南军队和解放军的差距在哪里。

三 、战前释放的“烟雾弹”

为了打好这一仗,我方在暗地里进行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军事调动,并且邓小平还用一个“烟雾弹”迷惑敌人,让他们无法认清中方的主攻方向。

在谅山和老山这两块主攻阵地上,我方准备向老山地区的敌人发起一次突然袭击,而在表面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则前往广西慰问军区官兵。

同时在广西地区进行表面上的军事调动,摆出一副即将进攻谅山阵地的架势,越南军队断定谅山地区是解放军的主攻方向,开始往此地调集重兵。

进攻越南谅山的解放军战士

1984年4月初,解放军共计18个炮兵营向着老山阵地发起猛攻,炮火瞬间将老山阵地上的越军打懵。

炮火的持续性覆盖攻击进行了整整二十六天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几十万枚炮弹炸响在老山地区,敌人的1600多个重要目标遭到炮火打击,其中四百个被完全摧毁。

在炮击逐渐平息以后,解放军第14军和11军各一部分派出突击队,对老山和者阴山一线防御的越军进行猛攻,仅用五个小时时间就占领了老山主峰。

越军方面在损失九百多人后,开始调动军队展开反攻,但这些挽救措施全部失败。

而在后面越军执行反攻的“北光计划”,更是在战前就被中方情报部门获悉,提前部署重兵在前线进行防御。

解放军坦克进入谅山

最为惨烈的7·12松毛岭战役中,解放军更是用一个团兵力抵挡了敌人三个团的进攻,1.8万越军气势汹汹的奔向我方阵地,遭到解放军的炮火打击后,一天内就损失了五千多人。

经此一战,越军方面也是意识到了解放军的强悍战斗力,之后的岁月里,小规模的擦枪走火时有发生,但再也没有组织过师级规模的进攻。

参考资料:

[1]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教训越南“小霸”[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0,(17):54-55.

[1]姚荣.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的中美关系[J].改革与开放,2011,(9X):18-18.

7 阅读: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