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尊崇岳飞、推动北伐,却让自己骑虎难下,被锤死在玉津园中

四眼聊影视 2023-02-01 15:19:58

韩侂胄

韩侂胄是权臣,不是奸臣,理学人士实为真小人

韩侂胄在宋宁宗时通过派系斗争的手段,排挤了赵汝愚一党。之前我们说过,赵汝愚通过联合朝臣,策划政变,拱宋宁宗上台之后,担心朝臣恃功而骄,不好节制,便抬举大量在野的理学人士进朝参与朝政。

这些理学人士不仅在百姓中颇有声名,他们还通过讲课的形式,收了很多弟子,这些弟子有的是贵族子弟,有些已经在朝为官,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韩侂胄将为首的赵汝愚、朱熹、彭龟年、黄度、李祥、杨简、吕祖俭等人处置之后,那些理学弟子们还会在私底下,甚至公开场合攻击韩侂胄,人数这么多,不能给每个人都定一个罪名,发配岭南吧。

有道是“失其所强者弱“,理学人士之所以敢这么吊,凭的不是心中一股浩然正气,而是觉得自己所掌握的这一套理论可以货卖帝王家,最终都会出仕为官。韩侂胄是一个人,他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而理学人是一群人,而且还会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其中,尽管现在韩侂胄得势了,但从长久来看,韩侂胄终究要败在理学人手中的。基于这种认识,在理学首领获罪之后,他们手下的小歘歘还在继续蹦跶,在群众中散播韩侂胄的负面消息,妄图从名誉上搞臭他。

朱熹

怎么对付这帮人?韩侂胄就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直接宣布理学是非法的学说,理学人士已经不是学术的主张者,而是逆党。并且说服宋宁宗,仿着北宋元祐党籍碑的做法,订立了《伪学逆党籍》,凡列入逆党籍的人,子孙不许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上籍之人,除了问罪之外,皆标记永不录用。这一下子把理学人士的软肋拿捏得死死的,不但自己的前途没有了,连子孙后代的前途也没有了。这帮孙子马上就收齐那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正义嘴脸了,一个个噤若寒蝉,一声不吭了。

这一行动看着很过分,但韩侂胄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反动的人,只不过理学人士狂吠的太厉害了,不得不咋呼他们一下。

六年之后,韩侂胄上书宋宁宗,弛伪学之禁,并追复赵汝愚、朱熹等人的官职。被列入“逆党”的健在者,如徐谊等,皆得复官。他还没有因为自己内心的愤怒,倒行逆施,死不悔改。他也不是因为自己失势了,升起惧怕悔改之心而作的。

这一点韩侂胄比理学人士要光明些,那些理学人士才是真小人。

投靠了元朝,也不忘黑韩侂胄

韩侂胄强大的时候,响屁都不敢放一个,杨皇后和史弥远暗杀了韩侂胄之后,他们便跳将出来,大肆、长期攻击韩侂胄,甚至不顾体面、不顾事实,在《国史》的修订、乃至到了元代参与《宋史》的修订时,将韩侂胄和秦桧并列在奸臣一类,而真正的奸臣史弥远因为恢复理学,反而受到他们的回护和称颂。真是丢了史官的脸。

开禧北伐

推动开禧北伐,面临重重矛盾

在宁宗的支持下,韩侂胄为政期间,重新起复了光宗朝被贬斥的主战派官员,像是赋闲在家的辛弃疾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他还追封了蒙冤而死的岳飞为鄂王,追削奸臣秦桧官爵。在辛弃疾等人的推动下,韩侂胄决定要推动北伐,光复河山。

要推动北伐就要做好这几样准备:一是经济上的,这个没有问题,宋太祖时期建立了封桩库,专门攒钱为了打仗用的,现在就是用的时候,提了封桩库银出来就是。二是军权上的,因为宋宁宗很支持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很容易就加封了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三是人才上的,这一点是有麻烦的。除了起复主战派人士吴曦、辛弃疾、郭倪、赵淳、皇甫斌等人之外,主战派的力量还是太小了,要不然之前也不会被主和派打压的那么惨。

北伐是大事,恢复江山社稷,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按说全国上下应该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个人的矛盾,派别的矛盾都应该暂时放下。韩侂胄也是这样想的,他解除了伪学逆党籍,启用了一些在籍官员,希望他们有一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出来为国家效力。

南宋薛叔似圹志

但是这些理学人士是怎么考虑的呢?

这个时候,正是拿捏韩侂胄软肋的时候,此时不拿捏,更待何时?

这种时候,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都不如自己派别把持大局,自己高官厚禄强。韩侂胄拟用广帅薛叔似去前线统帅淮西军兵,薛叔似不赴任。又命知枢密院事许及之守金陵,许及之也不出守。调任光宗时派往四川的丘崈为江淮宣抚使,丘崈辞不受命。

但是北伐不可能因为这些人就不进行了,辛弃疾和邓友龙等人判断,现在金朝内部矛盾重重,正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此时正是北伐的好机会。而且北伐之前,武义大夫毕再遇、镇江都统陈孝庆已经收复泗州,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伐的步伐更不能停。

开禧二年五月,韩侂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出兵北伐。

丘崈词风与辛弃疾迥然相异

人事任命出现失误,被人背后捅刀

此时,人还是出了问题,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在四月时,就秘密地与金国联系,密约献出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求金朝封他作蜀王,并且得到金国的密许。因此宋金开战之后,吴曦要么按兵不动,要么一味撤退,配合金军的进攻。兴元都统制毌丘思领重兵守关。金兵打来的时候,吴曦下令撤防。毋丘思孤军不敌,金军陷关。

在西线有吴曦做内应,金军就可以把优势兵力放在东线作战上,这样宋军的东线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原本的作战策略受到了很大的干扰。攻取宿州的郭倬、李汝翼被金军打败,退守蕲州;攻寿州的建康都统李爽也战败;攻唐州的皇甫斌、攻蔡州的王大节都吃了败仗;只有毕再遇一支获胜。可以说北伐遭受了重大的挫折。

出兵无功,韩侂胄就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临时撤换了指挥军事的枢密院都承旨苏师旦,任命丘崈为签书枢密院事,代替苏师旦。

等想用辛弃疾的时候就晚了

韩侂胄这个人事任命是有极大问题的。

韩侂胄掌握中枢,不能亲自指挥战局,他要安排人物代他掌握兵权,第一考虑的绝对不能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而是绝对的忠心。至于军事指挥方面,可以多找几个军事方面厉害的人做参赞辅佐他,不能找个能打仗,但是跟自己不是完全一条心的人拿着权柄,一旦把兵权交给他了,这就是太阿倒持,他生一点子偏心眼儿,韩侂胄就要吃不了兜着走的。丘崈虽然是辛弃疾的好友,辛弃疾忠于韩侂胄,不代表丘崈也忠于韩侂胄,哪怕辛弃疾能力各方面都不如丘崈,任命辛弃疾,让丘崈辅佐,也比任命丘崈理智。

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朋友之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尽管跟人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天生城府幽深,或许你已经是他唯一的挚友了,你对他剖腹挖心,肝胆相照了,他好像跟你挺对付,但终究有所保留。小事上不分彼此,大事一到,分别就出来了。辛弃疾和丘崈就是这种朋友,咱们看看辛弃疾的词写的雄浑浪漫,文学成就是有了,但这种老直男心无芥蒂,啥事都往外说,隔二里地就把早起吃的煎饼果子、豆腐脑油条都瞧得真真儿的,丘崈能和他是真朋友?不过向下兼容,暂附而已。

在北伐之前,丘崈就露出痕迹来了,他虽然在主战派官员之列,但韩侂胄任命丘崈为江淮宣抚使时,一个主战派肯定应该积极接受,这不是主战派一直以来的理想吗?但是丘崈却辞不受命,为什么?他在观望,现在虽然是主战的韩侂胄掌权,但他吃不定皇帝的心思,他要等待皇帝下诏,局势明朗了才表明自己的立场。后来宁宗下诏北伐了,韩侂胄一请他,他立刻同意了。他并不以主战主和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自己的前途,选择一方投靠,等待时机向上攀爬罢了。

朝中不可避免的派系斗争

韩侂胄之前斗赵汝愚是有心眼子的,对于辛弃疾这种心怀光明之人,怕也不是全然赞赏的,因此在任命军事指挥上,他不以理智而以个人好恶了,让丘崈主了事,这就糟糕了。

韩侂胄既然想坚定的北伐,就应该像当年的寇莱公一般,找一个坚决忠心的主战派主持军事,而不能找一个心眼子活络、跟自己是不是一条心的人。

果然,面对西线吴曦的叛变,东线宋军的溃败,丘崈刚当上两淮宣抚使,就下令放弃武义大夫毕再遇夺回的泗州,退兵盱眙。随着金军兵分九路南下,名义主战的丘崈没有积极坚决地组织抵抗,反而在十二月秘密同金军使者见面,商讨求和之事。

这不是离了大谱了吗?平时没打仗的时候,混在主战官员里,高呼直捣黄龙的口号,韩侂胄把兵权给他,实指望他能施展一番,打下几场胜仗,给自己长长脸,减轻来自皇帝和百官的压力,巩固自己专权的资本。谁知道这丫挺的,给自己来了一个回手掏,釜底抽薪,跑去跟金人议和去了,韩侂胄一下子陷入被动境地了。

四川抗金还是很有力度的

三代抗金名将之家,为何出了叛徒?

第二年正月,韩侂胄紧急罢免了丘崈,改以张岩督视江淮兵马。为了树立良好形象,挽回人心,韩侂胄自出家财二十万,补助军需。

但此时宋朝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原先没有站队的人,现在也开始选边了。长期重文轻武,弱民策略,的确可以保证宋朝内部不再出现陈桥兵变的事故,但是国民整体心理素质也弱了。其实现在金国内斗的厉害,打不下去了,但是宋国从官员到老百姓,有胆气的人也不剩多少了,见着金军来犯,腿肚子就转筋,总想着跪下。这就是弱民的副作用,弱民好统治不假,但外敌来犯的时候,你指望不上这些平时软弱顺从好欺负的老百姓,能拿起刀枪来保卫家园。他要有这个血性,你平时就欺负不了他。

开禧三年正月里四川的吴曦公然自称蜀王,请金兵入凤州,献出四郡,并且准备主动剃发易服,像金陈臣。

南宋皇帝看着不精神,一个个蔫坏蔫坏的

这里咱们要多说一句,吴曦的老子吴挺那是抗金名臣,三代(吴璘、吴玠)都是忠君爱国之人,不管朝中主战占上风还是主和占上风,吴家军都不动摇,一味加紧修堡御、缮戎器、储军粮,以防不测,保证了西线的安全。怎么到了就出了吴挺这么个玩意儿呢?你不能怨他。三代啊,一直守在四川,虽然吴家没有反心,一片赤诚,只为家国,在皇帝眼里可不是这样的,他想:“这老小子,在四川的根子扎的挺深啊。你们吴家在四川又是接济灾民、又是帮老百姓兴修水利,开荒种地。你对老百姓这么好,想干什么?你是不是想造反?”这话儿怎么说的,你怎么辩解?皇帝有了这心思,下面的人就要揆度圣意,左丞相留正曾上书皇帝:“西北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权,不知有朝廷。”

你看看忠君爱国,代君牧爱,这还搞出罪过来了。吴挺是个老实人,不知道反抗,他儿子看透了大宋朝,不吃这个亏。我们家三代忠君,到我这里再忠出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下场,这就太冤枉了。跟这种主子混,混不出个好来。去他妈的,趁着能反,老子干脆就反了啵。等到他先下手,十二道金牌追下来,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还是孟子公道,君为臣纲,这个自是应当,但若君王无道,失了端正,臣投他国,也怨不得人。

宋朝先亡于金,再亡于元,固然可惜,然而自己作嗦到了这一步,真是一点不值得可怜。可怜的只是忠厚百姓,再遭兵燹而已。

史弥远

人心孱弱,无人思战,韩侂胄求和不成,遭到反噬

现在人心孱弱,局势难挽,韩侂胄想继续推动北伐,奈何支持的人太少了,势成骑虎,实难为哉。韩侂胄也有私心,想着维持自己专权的局面,这私心压倒了光复国土的决心,尽管辛弃疾一再劝诫金国已经没有继续作战的能力了,只要坚持下去,金国“必乱必亡”,韩侂胄也决定退缩了。现在和金国谈判,争取和平局面,腾出手来整顿后方,自己还能维持手中的权力。

于是韩侂胄还是派出使臣方信孺到金国谈判了。

金国没有弱民之政,一直重视打仗。朝局再乱,架子不倒,荣国公完颜宗浩也不管什么宋使不宋使的,直接把方信孺下了大狱,关了一个多月,磨削了他的心气儿后,才放他回去,并带信儿给签书枢密院事张岩说:

“宋朝若是称臣,就要割地,重新以江淮之间取中划分国界;要想称子,就以长江为界。斩了韩侂胄,函首以献,增加岁币,出犒师银,方可议和。”

信回来之后,韩侂胄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这才想起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指挥军事。可惜啊,辛弃疾还没有到任,就在家中病死了。

皇后杨桂枝

现在南宋的局面很难办,打又打不赢,不想打,那个韩侂胄又在要叫着打,还鼓动宋宁宗下旨招募新军,继续对抗金国。此时的人心和刚刚北伐时的不一样了,南宋绝大多数人都想着求和了,韩侂胄失去人心的支持了,他的死期也就到了。

礼部侍郎史弥远勾结了和韩侂胄有私怨的杨皇后,密谋在韩侂胄上朝路上,将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捶杀,架空了宋宁宗,夺取了军政大权。事后,史弥远一党,又处死了苏师旦,按照金朝的要求,把韩侂胄和苏师旦的头颅割下,派王柟送到金朝,增岁币三十万,犒师银三百万两,完成议和。

临安城破

鼻涕宋啊鼻涕宋,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尽管南宋人不惜丧权辱国,也要追求和平,但宋朝杀韩侂胄、苏师旦,还把他们的头颅送给金国的行为还是叫南宋人觉得忒窝囊了。

南宋史学家罗大经反问道:“开禧之举,韩侂胄无谋浪战,固可罪矣。然乃至函其首以乞和,何也?”时人论曰:“譬如人家子孙,其祖父为人所杀,其田宅为人所吞,有一狂仆佐之复复仇,谋疏计浅,迄不能遂,乃归罪此仆,送之仇人,使之甘心焉,可乎哉?”

这叫什么事儿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活到这么窝囊的份儿上,你叫人还有什么心气儿自夸自己是个泱泱大国?

南宋虽然暂时解除了危机,但之后又陷入了史弥远的专权之中,一步步走向更黑的深渊,直至灭亡。

韩侂胄死后,理学人士重新得势,他们开始了系统地对韩侂胄的诋毁。但是金国的态度正好相反,于两国关系上,金国态度固然强硬,但是于韩侂胄个人,他们的处理还是公正的,觉得韩侂胄是忠于南宋的,赐谥号“忠缪侯”,将其葬在了自己祖父魏公韩琦墓旁。虽说金国是女真人建国,被中原文人斥为胡虏蛮夷,在韩侂胄这件事上,也不知道,谁的做法更加野蛮,没有人性。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记载:韩“侂胄首将入伪境,彼中台谏交章言,侂胄之忠于本国,乃诏谥为忠缪侯,以礼袝葬其祖魏公(韩琦)茔侧”。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 2023-02-13 11:54

    历史北伐战争很少有成功的,一般来说都是南方统一北方,岳韩两位想逆世界朝流,后果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