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机舱里的氧气是哪来的?供氧原来如此简单

宇宙天文学 2024-04-05 05:01:53

当你乘坐飞机穿越云层,享受着蓝天白云的美景时,是否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氧气稀薄的高空中,飞机是如何确保我们能够顺畅呼吸的呢?

一、飞行高度

在地球上,我们周围的空气不仅仅是无形的气体,也是维系生命的关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是如此平常,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它对生命的重要性。

但是,当我们乘坐飞机,离开地面,攀升到更高的天空时,我们所依赖的氧气、气压和温度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地面上,享受着富含氧气的空气时,你的身体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但在飞机起飞的瞬间,你的周围环境开始悄然改变。

一般来说,短途航班通常在对流层顶部飞行,以获得较高的发动机效率和较快的地面速度。

而长途航班则倾向于在平流层底部飞行,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气压变化,确保飞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不过,无论在哪个高度,飞机都必须面对氧气供应的问题。

当我们乘坐短途航班时,飞机通常在4000至8000米的高空中飞行。

在这个高度范围内,你可能不会立刻感受到变化,但此时的空气密度已经极速下降,仅有地面空气密度的60%左右。

这意味着,尽管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没有改变,但由于空气密度的减少,每次呼吸中所含的氧气量实际上减少了。

对于长途航班,飞机的飞行高度往往能达到8000至10000米。

在这样的高度,飞机的外部环境变得极其恶劣。

在这个高度,空气变得更加稀薄,含氧量仅有地面的大约四分之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人体将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们将会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甚至失去意识的症状。

那么,飞机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乘客提供足够的氧气,保证飞行安全的呢?

二、工作原理

在万米高空的飞行中,飞机外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到几乎无法支持人类生命。

然而,飞机内部却仿佛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呼吸环境。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飞机上的供氧系统,它巧妙地将高空的挑战转化为了乘客的舒适体验。

飞机的发动机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发动机的风扇叶片以高速旋转,根据伯努利定理,它们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并在气压机中进行压缩。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高空中“压缩”出氧气,使得原本稀薄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为机舱内的乘客和机组人员提供足够的氧气。

但是,压缩后的空气温度极高,如果直接送入机舱,将会对乘客造成极大的不适。

此时,飞机上的空调系统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调温器”,它对高温空气进行冷却和净化处理。

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器负责带走空气中的多余热量,而过滤器则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确保输送到机舱的空气既适宜又纯净。

除了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呼吸环境,飞机的空调系统还负责空气的循环利用。

它不断地吸入机舱内的空气,排出废气,进行过滤和再供氧,保持机舱内空气的新鲜和氧气的充足。

这样的循环系统确保了乘客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能呼吸到如同地面一样清新的空气。

尽管飞机的供氧系统设计得非常完善,但为了应对极端情况,飞机上还装备了紧急氧气面罩。

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如快速失压时,这些氧气面罩会自动释放,确保乘客能够及时获取必需的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面罩中的氧气并非来源于机舱内的空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

这些反应涉及氯酸钠、过氧化钡和氯酸钾等化学物质,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可供呼吸的氧气。

这种设计类似于一次性的“氧气发生器”,能在紧要关头迅速提供氧气。

氯酸钠在日常用途中可能作为除草剂,但在飞机上的应急氧气发生器中,它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生成的是氧气和氯化钠(即普通的食盐),对人体健康无害。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氧气面罩会自动释放,氧气发生器也会立即启动。

激活氧气面罩时,内部的撞针会刺破化学物质容器,触发化学反应,产生氧气。

这些氧气在通过面罩的过滤系统后变得纯净,供乘客安全呼吸。

在氧气面罩提供氧气的同时,机组人员会迅速采取行动,启动紧急降落程序,将飞机降至3000米以下的安全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飞机将以每分钟1800至2100米的速度下降,通常在5分钟内就能到达安全高度。

这样的速度和效率确保了在氧气面罩的氧气耗尽之前,乘客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然而,尽管飞机的供氧系统设计得非常精细,但也偶有疏漏,导致一些令人揪心的事故。

当宝贵的氧气供应开始衰竭,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就可能酝酿空难!

三、飞机的缺氧事故

历史上,由于缺氧导致的航空事故虽然不多,但每一次都给航空业敲响了警钟。

缺氧,尤其是在飞行中突然发生的快速失压情况,可能会迅速地让飞行员失去操作能力,甚至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号航班在飞行中遭遇了驾驶舱风挡脱落的紧急情况,机长一度因失压而失去意识。幸运的是,机组人员及时采取了措施,确保了飞机的安全着陆。

2005年8月16日,西加勒比航空708号航班因机舱密封不当,在飞行中遭遇失压,导致悲剧发生。

2018年4月17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1380号航班在飞行过程中不幸发生了引擎爆炸,导致机舱内快速失压。

尽管机组人员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但此次事件仍然导致了乘客的不幸罹难。

这些事故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飞机供氧系统的可靠性对于飞行安全至关重要。

航空公司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定期对飞机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供氧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机组人员的应急培训,提高他们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也是确保乘客安全的关键。

尽管有这些不幸的事件,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已经成为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与公路交通事故相比,航空事故的概率极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机的供氧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的供氧技术将更加高效、安全和智能化,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航空旅行需求和更复杂的飞行环境。

看来,飞机的供氧系统确实经过了精心周详的设计,全方位保障了我们在高空飞行时的安全。

无论是正常飞行还是发生紧急情况,飞机上都有可靠的供氧措施,让乘客们能够高枕无忧地乘机飞行。

智慧与科技的力量,为航空事业插上了翅膀。

参考资料

包晓宁, 赵培林, 张保中, 等. 先进战斗机生命保障系统[J]. 航空学报, 2020, 41(6)

先进战斗机生命保障系统

梅永辉,卢齐英.飞机供氧原理与结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3,(02)

飞机供氧原理与结构 - 中国知网

0 阅读:46

宇宙天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