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关于“鹰击-21”的传言,就像裹了一层又一层的糖霜,甜蜜却虚幻。

世途风雨兼程 2025-03-13 12:16:41

什么全氮阴离子盐战斗部,什么一击摧毁航母,听起来是不是热血沸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鹰击-21”的真相,看看这神话究竟是如何被吹起来的。

鹰击-21:被神化的“航母杀手”

网络上关于“鹰击-21”的说法,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什么055大驱发射,发射轨迹堪比弹道导弹,末端速度高达6马赫甚至10马赫…好像只要它一出动,航母就得瞬间沉入海底。这些说法,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

再看看外贸版的YJ-21E,出口武器嘛,总归是要受到一些限制的。毕竟,咱们国家对于出口弹道导弹的限制可是很严格的,射程超过300公里的,想都别想。YJ-21E作为外贸产品,肯定也逃不过这个限制。之前,天雷系列导弹也和YJ-21E一起展出过,这或许就暗示了它们的技术水平其实相差不大。

那自用版的“鹰击-21”呢?不得不承认,自用版的性能肯定会更好一些,但要说它真能达到网络上传言的那种程度,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它更有可能是在CM-401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咱们再从实际出发,看看舰载导弹的尺寸限制。根据《GJB 5860-2006 水面舰艇导弹通用化垂直发射装置通用要求》,舰载导弹的尺寸是有规定的,不可能太大。就算“鹰击-21”再厉害,装药量也是有限的。就算威力再大,也不可能超过东风-21D。

之前网上流传过一段视频,导弹在燃气舵的作用下急速转弯,这个飞行姿态,怎么看也不像是弹道导弹该有的样子。而且,视频拍摄的地点,疑似是印度海军的驱逐舰,这就更说明它不是什么神秘武器了。是不是感觉自己被忽悠了?

全氮阴离子盐:科幻照进现实?

全氮阴离子盐,听起来是不是很高端?这东西在科研领域确实挺火的,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它。2017年,咱们中国的团队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全氮阴离子盐的论文。2020年,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也发表了关于成功合成氨-氦化合物的论文,登上了《自然》杂志。但是,这些成果更多的是理论化学的探索,并不是为了制造炸药。想用全氮阴离子盐来制造高威力炸药,目前来看,还不太现实。

如果“鹰击-21”真的用了全氮阴离子盐,那它的威力可能还不如155mm榴弹炮。W君就说过,如果中国军工真的这么做,美国反而会高兴,因为这相当于制造了一种威力很小的武器。所以,那些关于全氮阴离子盐“炸毁航母”的说法,就别再相信了,那纯粹是幻想。胡炳成教授是全氮阴离子团队的带头人,他的研究重点也并非制造炸药哦。

军事科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军事科技领域,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到最好,是不太现实的。就像咱们常说的“既要又要”,在武器研发上,你想要射程远,就得牺牲装药量;你想要速度快,就得增加技术难度和成本。

咱们中国的军工,一直都很务实,注重可靠性,而不是盲目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黑科技”。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选择最优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咱们的军迷朋友们,也要理性看待军事科技,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传言。科研的价值在于理论探索,而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武器。

还记得“六爷”吗?(这里说的“六爷”可能是指试飞员,经常在军事相关内容讨论中出现)。估计他老人家看到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吧。俄罗斯的“匕首”导弹,和“六爷”配重弹药2PZD-21是不是有点像?所以说,很多时候,咱们的想象力还是缺乏实际依据的。

还有件事,2003年2月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反弹道导弹扩散国际行为守则》。2002年,在海牙也制定了《防止弹道导弹扩散海牙行为准则》。

醒醒吧,别做梦了!

“鹰击-21”配备全氮阴离子盐战斗部,拥有毁天灭地之力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军迷们的一场白日梦,和现实差了十万八千里。全氮阴离子盐的科研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它距离真正的军事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相信,咱们中国的军工,会继续在务实和创新的道路上前进,为国家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所以,咱们也要理性看待军事科技,不要盲目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黑科技”,而是要注重实用性和可靠性。

怎么样,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鹰击-21”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了呢?你还相信那些“一击摧毁航母”的传言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0 阅读:10

世途风雨兼程

简介:热爱万象,爆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