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刚川出生在河南舞钢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没有快乐无忧的童年,他的童年充满了纷飞的炮火与骨肉分离的场景,从小他就立志要上战场杀敌,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让他的乡亲们过上稳定的生活。
1954年,年仅19碎的曹刚川考入解放军第三炮兵技术学校,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没日没夜的苦修,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和俄语天赋,他梦寐以求的进入了第一军械技术学校,以及大连俄语专科学校,并且在1957年成功被选派到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深造,主攻炮兵工程与武器研发技术。
曹刚川经过六年的刻苦学习,成功掌握了现代军事工程技术,尤其是火炮与火箭武器的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回国以后,更是从基层做起,在各个技术岗位磨炼,在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53岁的曹刚川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88式军衔’首批军官之一,
在军队任职期间,利用自己的知识,他推动了一系列关键改革,主导载人航天共乘,担任总指挥,成功实施‘神舟一号’‘神舟二号’无人实验,推动J-11,J-16系列战机的研发,直接推动了国产‘69式’火箭筒的研制成功,因此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导弹总体工程师’。
如果说曹刚川上将在航天事业,军事武装力量方面贡献了很大的力量,那么在国防外交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堪比活跃国际舞台的‘中国名片’。
2003年,曹刚川出任国防部长,并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他曾经率团出访60余次,接待50多位国际军事高层领导,在此期间推动中外军事技术合作与战略互信。曹刚川务实肯干、高效率的外交风格,甚至被外媒誉为‘最活跃的国防部长’。
2008年,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曹刚川,终于卸下了身上的重担,最终以副国级待遇退休。尽管他已经离开了一线岗位,他内心深处那颗爱国的心,从未停歇过,小时候的初衷从未忘记,晚年依然多次返乡探亲,用自己仅剩下的力量支持老家河南地方教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