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还能动,就不用改造?在很多老人看来,适老化改造似乎还很遥远。但事实上,不少居家环境对老人来说存在诸多隐患。与其等到摔倒后被动补救,不如及早着手,提前做好预防性措施。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格外需要防患于未然,让老人居家养老更加安全便利。
起因
家人摔倒暴露安全隐患
姥爷生前那次摔倒,让蔡沐华恍然意识到,姥姥姥爷那套住了20多年的房子,已经不再适合他们居家养老。
“老人喜欢攒东西,屋里越堆越多,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绊倒。”在蔡沐华看来,本就狭小的卫生间更是“重灾区”。有一天,姥爷在卫生间里起身时,突然下肢无力摔倒在地,姥姥赶过去查看,却发现向内开的门因为被姥爷挡住很难打开。
姥爷过世后,蔡沐华打算趁着姥姥去大姨家短住的机会,对他们的房子重新装修,顺便进行适老化改造。
“姥姥年近九十,除了血压有点高以外,身体状况还不错。”蔡沐华前些年就曾多次提出帮老人整理改造,但姥姥一直不愿意。“后来暖气漏水导致家里很多东西被泡坏,这才终于同意改造。”
从事适老化改造十年来,北京安馨在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悦对这样的情况并不陌生。“适老化改造的客户和用户往往不是同一个人,客户大多是子女,而用户是老人。很多时候子女希望改造,但老人未必都能接受。”
相比之下,80岁的单春华在这方面有着超越大多数同龄人的积极性。虽说身体状况良好,但她希望防患于未然,提前在家里进行预防性的适老化改造,这样的想法也得到子女的大力支持。“毕竟上了岁数,万一摔倒很麻烦,不光花钱受罪,恢复起来也很难。”多年前,单春华的婆婆95岁高龄时在家中走廊意外摔倒,短短9天后就离开人世,这件事令她至今唏嘘不已。
“老人摔倒后不仅可能导致骨折,还可能因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脏器衰竭等问题。”在工作中,孔悦接触过许多令人惋惜的案例,“适老化改造可以有效降低老人跌倒风险,让居家养老生活多一分安全,少一些遗憾。”
方案
量身定制满足个性需求
适老化改造从何改起?孔悦发现,很多人觉得适老化改造就是“加扶手”。“其实,改造远不止于此,而是要根据老人的居住环境、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照护条件定制方案,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让适老化改造发挥最大功效。”
第一次上门时,来自北京安馨在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深介助咨询师景文欢为单春华提供了全方位的介助咨询服务。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后,景文欢对单春华进行了介助等级评估,并依照相关标准出具适老化改造的基础方案。
“在这个框架下,还要再结合老人的居家环境和行为动线进行微调。比如,老人之前在玄关处换鞋都是扶着墙‘金鸡独立’,可以在墙上加装折叠换鞋凳。针对厨房地面容易湿滑的情况,则建议通过防滑涂料来增大摩擦。还有厨房和卫生间门口的地面高差,要改成小斜坡,降低绊倒风险。”景文欢观察到,过道墙上有一些黑手印,“说明老人经过这里或者起夜时会有意无意扶着墙,这里就有必要加装扶手。”
装修前,蔡沐华也特意找到具备适老化设计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了解室内光线、地面、收纳等方面应当如何进行规划。“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标准,比如台面高度等,还会建议我们把老人将来使用轮椅的可能性考虑进来,预留相应的空间。”不过,无论多么专业的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对老人的充分了解上。蔡沐华逐一记下姥姥的改造要求,并结合姥姥的生活习惯制定方案。

“姥姥有好多东西不舍得扔,那就要留出足够的收纳空间,柜子里还要有照明,让姥姥一目了然。”在厨房,蔡沐华同样增加了照明设施。“吊柜下面安上灯带,这样就能解决屋顶灯光被遮挡的问题,让姥姥洗菜做饭看得更清楚。”
为了消除房间地面高差,蔡沐华索性对全屋地面找平。考虑到姥姥下肢力量不足,他又买来具有电动助起功能的沙发和可调节角度的电动床,辅助老人起身,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落地
关注细节改善老人体验
除了景文欢的建议以外,单春华家的适老化改造方案还离不开资深介助安全师兰皓对房屋的专业评定。“墙体是实心还是空心?用什么工法安装扶手?具体需要多少米?这些都需要实地测量评定。”作为北京安馨在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深介助安全师,兰皓负责做好安装细节把控。“比如,扶手高度一般距离地面70厘米到90厘米,需要根据老人髋关节高度来确定。适合亚洲人手型的扶手直径通常在35毫米左右,方便老人抓握。”
兰皓发现,老人需要在马桶旁安装扶手,但后墙不具备打孔条件,于是他为老人选择了马桶助力架,“直接用两个螺丝就可以稳定地安装在马桶两侧,不用时还可以将扶手竖起,从而避免磕绊。”由于淋浴区空间有限,兰皓建议单春华选择可折叠沐浴椅,同时在墙上加装防水性能良好的树脂扶手。

“这些扶手特别好用。”单春华高兴地来回比划着,“洗完澡身体消耗比较大,有时候会头晕,刚好可以撑一下,这样不容易摔倒。”

在客厅,单春华对沙发助起扶手同样赞不绝口。“这个我用得最多,起来的时候能拽着借个力,搭配的可旋转小桌板也非常实用,上面可以放点眼药水、丹参滴丸等常备药,还能放本书,随手拿来看。”


为姥姥装修时,蔡沐华也十分关注细节。“卫生间的内开门换成了外开折叠门,门洞也拓宽不少,确保未来轮椅能够顺畅进出。”蔡沐华还将走廊利用上,让卫生间面积扩大了近一倍,“这样以后轮椅也能在里面转得开。”
洗手池下面,蔡沐华没有做传统的浴室柜,而是留出空间,方便轮椅靠近。墙上留出的壁龛不仅可以满足储物需求,还能在马桶旁充当隐形扶手,与另一侧的可折叠扶手搭配使用。“平时看不出来,起身的时候又能顺手用上。”淋浴区,他为姥姥准备了便携坐浴椅,“可以根据老人需要灵活移动。”

结合之前照顾姥爷的经验,蔡沐华发现陪护老人时,还是住在同一个房间最方便,于是就在姥姥的卧室提前搭好可以储物的榻榻米。“这比临时支一张行军床强多了,夜里还能听见老人动静。”
期待
结合反馈不断优化提升
尽管已经花费不少心思,但蔡沐华明白,适老化很难尽善尽美。“比如浴缸,装了以后才发现不够理想,现在有更适合老人的款式,以后可能还要再更新。”此外,蔡沐华还打算在家中安装监测老人跌倒的感应器。“老人听力退化,有时候会听不到敲门,今后也要考虑用其他方式提示。”
装修过程中,蔡沐华将前后对比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网友认识了这位网名为“云君”的90后博主。蔡沐华期待着,等到姥姥回来以后,可以结合实际入住体验再提提意见,“适老化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换代,还有继续优化提升的空间。”
对于单春华而言,适老化改造也并非一次性服务。“他们就像家人一样,经常会跟我联系,询问使用情况。”单春华八十大寿时,工作人员还为她精心送上祝福,“真是很贴心,把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孔悦相信,做好适老化改造必须坚持长期主义。“老人的身体状况会持续发生变化,只有与老人保持沟通,才能及时为老人调整更实用的改造服务方案。”她谈到,适老化改造不仅对活力老人有帮助,还能广泛应用于半自理老人及失能老人家里。“对于失能老人,我们不仅要关注老人的需求,还要关注护理人员的需求,毕竟他们要与老人长期共同生活,适老化改造也要让他们在护理老人时更安全、更方便。”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