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的古代人物

持酒劝斜阳 2023-07-04 22:16:15

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常常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把自己当作天命所归的神圣存在,不容任何人质疑或反抗。然而,历史上总有一些不甘心屈服于皇权的人物,他们或是皇帝的亲属,或是皇帝的臣子,或是皇帝的将领,他们都有着强大的实力和野心,想要篡夺皇位。他们往往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声称要为皇帝除去身边的奸佞之臣,实则是要推翻皇帝,夺取江山。这些人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他们都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四位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的古代人物,他们分别是汉代的吴王刘濞、唐代的安禄山、元代的孛罗帖木儿和明代的朱棣。

吴王刘濞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也是他最信任和器重的藩王之一。刘邦灭亡秦朝后,为了防止异姓王威胁自己的统治,先后杀死了韩信、彭越等功臣,并封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为诸侯王。刘濞被封为吴王,镇守东南地区,抵御东越等外族。刘濞善于用兵,在吴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他还利用吴国丰富的资源,私铸钱币、煮海盐、不纳税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汉景帝继位后,听从大臣晁错的建议,决定削减藩王的封地和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举措引起了吴王刘濞等七位藩王的不满和反抗。他们以“清君侧”为口号,杀死了晁错,并率军进攻京城长安。汉景帝急忙任用周亚夫为大将军,率领精锐部队平定叛乱。刘濞战败后逃到东越国,被东越人所杀。

安禄山

安禄山是唐朝时期最著名的胡人将领之一。他出生于粟特族(今伊朗境内),后来投靠唐朝,并凭借其勇猛善战而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重用。唐玄宗时期,安禄山担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了15万精兵强将。他还与杨贵妃结为干亲,并贿赂朝中重臣为其说好话。

唐玄宗晚年,沉溺于酒色,朝政日渐衰败。杨国忠接替李林甫为宰相后,与安禄山争夺权力,多次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谋反。唐玄宗不信,反而让安禄山更加猖狂。安禄山趁机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安史之乱。他率军攻破潼关,逼迫唐玄宗从长安逃往成都。在逃亡途中,唐玄宗被迫杀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联手抵抗叛军。

安禄山在造反后不久,就被其儿子安庆绪所杀。叛军内部接连发生了史思明、史朝义等人的篡位和内乱。经过八年的艰苦战斗,唐朝终于平定了叛乱,恢复了统一。

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是元朝末年的右丞相,也是元朝最后一位有名的将领。他曾经率军平定了黄巾起义,并多次与南方的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等反元势力作战。元顺帝即位后,孛罗帖木儿与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争夺河北、山西等地的控制权,并因为收留了元顺帝母舅老的沙等人而得罪了太子爱猷识理达腊。

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迫使元顺帝解除了孛罗帖木儿的职务,并派兵监视他。孛罗帖木儿感到危机四伏,于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他率军攻入大都(今北京),控制了元顺帝,并自立为皇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和王保保联合起来对抗孛罗帖木儿,并得到了部分蒙古贵族和汉人士族的支持。孛罗帖木儿在战斗中被部下也速所背叛,最终被杀。

朱棣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明代最有成就的皇帝之一。他曾经随父亲征战天下,建立了明朝的基业。朱元璋死后,由于长子朱标早逝,次子朱樉、三子朱棡无才无德,朱元璋最终选择了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即明惠帝。朱棣被封为燕王,在北方边境抵御蒙古人的侵扰。

明惠帝即位后,在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下,决定削减藩王的封地和兵权,以防止他们对皇权的威胁。这一举措激怒了朱棣等藩王,尤其是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发动了闻名于世的靖难之役。他利用自己在北方边境的军事优势,联合了宁王朱权等藩王,率领八万精兵南下,与朝廷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年多的征战,朱棣最终攻破了南京,夺得了皇位,即明成祖。明惠帝在南京失守时下落不明,可能已经死于火灾或被杀。

以上就是四位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的古代人物的介绍。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篡位者,他们的造反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灾难,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皇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不是可以随意篡夺的,而是要依靠法治和民心来维护和传承的。

2 阅读:3208
评论列表
  • 2023-08-02 16:52

    在古代臣子是不可以说皇帝昏庸的!只能说皇帝身边有奸臣[得瑟]

  • 2023-08-02 16:29

    也就朱棣成功了

持酒劝斜阳

简介:愿不愿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