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的报道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泽连斯基拒绝签署美国提出的一项协议草案。该协议要求乌克兰将未来50%的矿产资源储备权让渡给美国,作为换取援助的“回报”,而且美国态度强硬,宣称“要么接受,要么放弃”试图迫使乌方签署。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条款的提出,源于美国此前多次强调的“等价交换”逻辑。在三年多的俄乌冲突援助中,美国向乌克兰累计提供了超过5000亿美元,乌克兰以稀土等战略资源作为“回报”是合情合理的。
事实上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具有极高的战略和经济价值。其稀土金属如铍、锰、镓和锂、钛等关键矿产储量位居欧洲前列,是军事工业、新能源技术的核心原料,也是美国急需的战略物资。
根据美媒《福布斯》估算,在现在俄乌冲突最激烈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以及扎布罗热四州矿产资源大概超过70000亿美元,如果算上乌克兰全境可能达到十几万亿美元。若美国获得乌克兰50%的矿产储备权,既能弥补其对乌援助成本,又可通过控制供应链强化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战略影响力。

泽连斯基显然对此是没有什么准备的,在美国提出这一要求后,断然拒绝了在上面签字。而泽连斯基的拒绝也并非偶然,而是在现实压力下做出的必然选择。俄乌冲突延宕了这么久,乌克兰已丧失约20%的领土,军事与经济情况均不容乐观,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也跌至了第四位。
若他此时接受美国的资源掠夺协议,不仅将坐实“出卖乌克兰利益”的指控,更可能引发更多乌克兰人不满。此前,泽连斯基虽表示愿与美国联合,但也只是提议说美国可以“优先开采矿产资源”,而且不能有违乌克兰安全利益。而美方提案显然突破了这一底线。
而且根据现场人员透露,美方要求泽连斯基在未充分阅读文件的情况下仓促签字,被其形容为“无理要求”。美国参议员布莱恩·沙茨也承认,提案条款“一边倒”,需大幅修改。乌克兰约40%的矿产资源位于俄控顿巴斯地区,即便签署协议,乌方也无力兑现承诺,反而可能被迫割让剩余领土的资源。

美国对乌克兰矿产资源的觊觎,本质上是其调整对乌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试图通过“资源换援助”模式,将乌克兰问题从“地缘负担”转化为“经济资产”。其一,对冲对乌援助成本,迎合美国如今的孤立主义情绪;其二,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削弱欧洲的战略自主性;其三,以此为筹码,增加与俄方谈判的杠杆。
俄军则通过控制顿巴斯地区,获得了对乌克兰矿产资源的实质控制权。根据俄方数据显示,该地区矿产价值占乌克兰总量的70%以上,且俄军已建立稳固防线。美国若承认俄控区现状,等于变相认可俄方的领土扩张。但如果坚持夺回失地,需要持续军事投入,这也是美国不想看到的。
泽连斯基的拒签虽暂时避免了“丧权辱国”的结局,但并未解决根本矛盾,军事上依赖西方援助的现状也没有改变,美国依然逼着乌克兰要“战至最后一人”。

现在看来,美国不单要乌克兰人上前线,还要搬空乌克兰最后一点资源。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乌克兰可能还是逃不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