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皖北大地一片白雪茫茫。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种粮大户聂红伟的6千多亩小麦田像是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瑞雪兆丰年。前一阶段气温还高得很,这次大雪来得很突然,对小麦生长有益无害。”聂红伟指着一望无际的小麦田说道。地里的雪已经有10多厘米厚了,这一片小麦田也是安徽古井集团酿酒专用粮基地,总共签了5万2千亩的小麦订单,种植的全部是荃麦725品种。
“种了十多年粮食,如今再不也愁卖粮难了。”聂红伟感叹道,在2015年以前他种的粮食多是卖给粮贩子,常为一分两分的价格吵得不可开交;2016年开始跟当地的面粉厂合作,实施了订单销售,卖粮的效益得到了保证;2018年开始与古井集团合作,种植适合酿酒专用小麦品种,收购价比市场每斤高一毛钱。经历了这三个大台阶,聂红伟对种粮食这份工作越来越有信心。他说,现在不仅自己种粮食,还与8个乡镇的村集体实施了组织合作,由村里组织大户和村民们共同种植专用小麦,总共种植了5万2千亩小麦。对于小麦的田间种植管理,采用绿色优质高效新技术,对病虫草害采用绿色统防统治、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通过物联网能监测小麦的温度湿度,农技和农艺相结合,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专用小麦严格遵循统一品种、统一选地、统一田间管理、 统一收割、 统一入仓,确保古井贡酒酿酒专用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这样达到了村民、村集体、企业和合作社的四方共赢。
随着小麦合作渐入佳境,2022年开始,他与古井集团又开始尝试高粱订单合作,种植了2万亩高粱,比种植玉米的收益还要高一点。去年年底收获的高粱质量让酒厂很满意。需要使用时一个电话,聂红伟就按照当天的需求量开车送去。
据了解,古井贡酒制曲采用的小麦属于软质冬小麦,其淀粉含量高,粘着力强,是制造优质酒曲的上等原粮,而“软质”的特性,才能满足制曲时对原料破碎的要求。破碎的时候要达到“芯烂皮不烂”,这样才能保证大曲的疏松度,便于微生物富集生长。由这种小麦制作的酒曲酿造的美酒,更加馥郁芬芳。对于小麦的优选上,古井贡酒下了一番功夫。古井贡酒研发团队通过采集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储存时期的213份小麦样品,分析其硬度、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古井贡酒不仅已选育出适合酿酒制曲用小麦品种,还发现了适合作为酿酒原料用小麦新品种。
除小麦之外,古井还针对酿酒所用的高粱、糯米、玉米、大米等原粮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选育出古井贡酒的“专属”原粮,更加强化古井贡酒的独特品质特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原粮的科学培育和严格优选,古井贡酒成立了“古井贡酒粮食研究院”,集结数十位粮食领域专家,专业研究古井贡酒酿酒专用原粮的产量和质量。
在古井贡酒新建智能园区,记者看到整个厂区大量采用行业先进的自动化以及无人化设备,设计出“工艺循环水余热梯级利用+电制冷机组+水蓄能系统+蒸汽供热”的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区域空调供暖冷、热源,大幅提升公司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年可节水15.5万吨,节约标准煤1854.6 吨,减少CO2排放2362.4 吨,实现园区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已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实现生产环节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其中,全自动立体发酵智能酿造车间内设备联网控制占90%,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控,车间人均产能约为传统酿造车间的20倍;在灌装环节,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后,能够解决隐形码采集、工单切换、缓冲空间不足等难点问题,灌装车间智能化水平提升40%,产线速度提升一半以上,效率提升2.27倍。除了品质上乘的白酒,还开发了诸多与酒相关的衍生健康产品。原粮在这里最终实现了几何式的裂变与增值。
记者了解到:作为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酿酒专用原料科研平台,古井贡酒粮食研究院现已汇集了农业和酿酒领域的诸多研究力量,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古井贡酒对于原粮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以“古井贡酒粮食研究院”系列科研项目成果为指引,形成了一套成熟科学的品种选育、种植、收储、使用的标准化方案,把古井贡酒品质管控也延伸至田间地头。
“通过实施‘品质求精、品牌求强、品行求善’的三品工程来推动古井贡酒的高质量发展。”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为表示,他们高度重视酿酒原粮,成立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粮食研究院,与种植大户签约,严把粮食关,逐步实现从“专用”到“专属”的品质升级。未来古井贡酒将继续加强“两头”把控,一头抓好原粮,守护“粮”心,把好“第一车间”,一头加大瓶储酒储存时间,确保酒的品质最上乘;精施“粮”策,科研加持,找到酿酒原粮最优解;把握“粮”机,基地种植,助力乡村振兴迈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