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列日保卫战:阻挡120万德军的坚固要塞是如何被攻破的?

精彩一页 2023-01-20 19:10:05

1914年7月底,一战爆发之后,德国按照“施里芬计划”的布置,必须快速穿过比利时。德军右翼的100多万大军需要由此通过这条通道,以便对法军实施包抄。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揭幕战”,是由德军入侵中立国比利时拉开序幕的。而比利时坚不可摧的列日要塞,首先就将要迎接德军的炮火。

比利时坚持中立,不借道给德国人

列日城是德国进入比利时的必经之路。列日城连接了德国、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四条重要铁路线。这几条铁路要道,都在这个坚固城市汇合,然后向比利时的平原呈扇形展开。

按照“施里芬计划”,控制这些铁路干线是实现大迂回的先决条件。因为德国的120多万大军的粮食、弹药等后勤补给,都要依赖这几条铁路线的运输。

列日要塞的历史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坚固程度

因此,拿下列日要塞是德军志在必得的。只有拿下列日,施展大回旋的右翼兵力——德国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集团军才可以发挥行动。

就在奥匈帝国对贝尔格莱德开炮的第2天,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就接到了德意志帝国送来的外交照会,照会中说:

“德国收到可靠情报,法军拟将沿着吉韦至那慕尔一线推进,欲通过比利时国境进犯德国的意图已不容置疑,根据自卫之需,德军必须先发制人,以阻止这种敌对性的进攻。”

摆明了,这条照会的潜意思就是要“借道”——德国希望比利时能让德军从比利时借路经过。

但比利时政府的回答却是:

“我们将捍卫自己的中立,比利时不会背叛它对欧洲的责任,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击退对其权利的每一个攻击。”

这个回答对德国人来说显然是不识相了,答案很明确——不借!

在比利时历史上的83年中,阿尔贝国王的国家还从未打过一次仗。从拿破仑时代还曾在滑铁卢打过一次著名战役,之后基本上就“中立”了。

因为比利时的安全有赖于作为一个“永久中立国家”。直到1910年,比利时军队甚至没有一个总参谋部。

德国人认为,比利时人不识抬举,好言相劝不让路,那就用炮弹开道好了。至于比利时所谓“不惜一战”的说法,在装备强大的德军看来是“绵羊的梦话”。

列日要塞成为必争焦点

当1914年8月4日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按照“施里芬计划”的部署,西线德军前锋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共10万余人,包括200门大炮。在司令官艾米赫的指挥下,攻入比利时境内,并迅速向比利时境内的默兹河天险进军,直奔比利时重要的战略要地——列日要塞。

德军如果顺利突破默兹河天险,那么通向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门就打开了。按照德国战前的战略设想,比利时不应当成为耗费时间的阻碍。德军完全可以做到不停顿地通过比利时,不遭遇什么抵抗就切入法国境内。

在柏林,小毛奇依然希望比利时人只是为了面子,随便开了几枪之后,或许就会接受“劝告”,乖乖借道。

抱着这种心理,德国人战前的最后一份照会只提到“以兵戎相见”,但仍不直接提宣战,就是留了后路。

而比利时的阿尔贝国王新动员了一支大军,兵力达到了16万5千人。其中一半部署在列日和布鲁塞尔之间,比利时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依靠列日和那慕尔的炮台尽量阻止德军,直到英法援军能够赶来。

一战时同盟国与协约国集团的对峙形势

列日要塞的比利时指挥官是热拉尔·勒芒将军,当得到后备军的增援之后,他的总兵力达到了4万人。并且奉国王之命,死守列日直到英法援军赶到。但实际上能不能撑到那么久,他心理一点底都没有。

英国人倒是行动了,派出了由约翰·弗伦奇率领的人数为6个师的远征军奔赴欧洲战场,但磨磨蹭蹭的英国人,将会在8月14日才能赶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英国远征军8月初到达了法国的亚眠地区,这支近十万的远征军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和配合法军击退德军对法比地区的入侵,并恢复比利时的中立地位。

英国人表面冠冕堂皇,但临出发前弗伦奇受到嘱托,一定要尽力把战斗死亡和损耗减到最低限度,在任何调动时,如果有风险,弗伦奇应当首先请示英国政府!

并且弗伦奇一再得到指示,他的指挥权是完全独立的,不受其他任何联军将领的节制管辖。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把英军作为核心力量,而让比利时这些国家当炮灰。由此看出,协约国这些带头大哥,何等不靠谱!

列日要塞位于默兹河与乌尔特河汇合处。它北邻荷兰边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军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咽喉要地。如果卡死了这块要塞,德国人就别想通过。

列日要塞的地理位置

在列日构建的现代化堡垒,从1888年至1891年就开始建造了。多年的加固优化,使得这座要塞炮台的所有兵器和士兵都可以隐藏于地下。并拥有探照灯防止夜袭,炮塔还可以自动升降,并有机枪封锁周围的视野死角,炮台的各项设备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先进。

列日要塞周围筑有12座炮台,环形炮台群周长达到50余公里,每个炮台间隔3—6公里,部署各种火炮400门!而且各炮台都筑有厚度为3米的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是一座闻名于全欧洲的坚不可摧的超强堡垒。

面对这样的超强坚固的要塞,也难怪比利时人这么自信。德国人想啃下这个硬骨头也没那么容易,在于一战那个时代的火力下,普通口径的火炮根本无法摧毁这些工事。

列日要塞的几座桥梁,也是是默兹河上仅有的几条公路的渡口,列日附近的堡垒炮台形成了互相配合的强大交叉火力。

所以在占领列日要塞并且要将周围的堡垒火力全部打哑火之前,德军右翼就算强大到拥兵百万也无济于事。

德军攻城

为迅速夺取列日要塞,德军参谋部从比洛第二集团军抽调6个旅,加上两个骑兵师,组成一支6万多人的精锐前锋部队。由艾米赫将军指挥,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列日发起猛烈进攻。

冲到默兹河边的德军,发现河上的桥梁早已被比利时守军破坏,便立即组织工兵大摇大摆地架舟桥渡河。

这时驻列日要塞各炮台的比利时守军,立即抓住时机,大炮和机枪同时开火,渡河的德军毫无防备,一时间,炮火激起了巨大的水柱,德军纷纷中弹中炮,或被气浪震到水里,顿时死伤无数。

艾米赫一看比利时人火力凶猛,一边命令德军继续冲锋,一边悄悄调来200门大炮,对准列日要塞的炮台轰击。默兹河两岸顿时火炮震天,比、德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火对轰和攻防战。

德军毕竟兵力雄厚,大批德军造成的数量优势,令多年未打过仗的守军非常恐慌。毕竟比利时人之前从未面对如此数量众多的大兵团攻城,多少有些慌了手脚。

这是德军的步兵大兵团首次进攻比利时。尽管德国人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但是显然低估了比利时人的勇气,在优势敌军面前,比利时的列日守军决心抵抗到底。

艾米赫直到此时仍然抱有幻想,认为比利时人只是想“演戏”,演戏到足够逼真后,挣够了面子就会不战而降。

于是他派了一位使者打着休战的旗帜,要求列日投降。否则的话,这座城市将遭到史无前例的炮火猛轰以及飞艇空袭,不仅炮台而且列日城市都会化为灰烬。

而勒芒的回复很简单——决不投降!他表示服从国王的命令,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4日,德军白天攻打无效,艾米赫想出了趁夜偷袭的“好主意”。刚巧天降大雨,夜晚和大雨成了最好的掩护,大批德军悄悄摸上前来,没想到的是,要塞工事里大量探照灯全部亮起,德军暴露无遗。

炮火顿时怒吼起来,平胸机枪一起开火,德军被炸的人仰马翻,逃跑的人都成了机枪靶子,凶猛的火力扫射到处逃窜的士兵。德军除了扔下尸体,没占领一座炮台。

5日,德军决定集中火力,攻打东岸的炮台,野战火炮吐出怒火,掩护步兵冲锋。但是炮台炸不毁的情况下,照样开炮反击,结果冲锋的德军依旧死伤无数。

列日要塞的坚固炮台和猛烈炮火令德军伤亡惨重

冲进的德军好容易冲到了火炮的射程死角,正想冲进去夺取炮台,谁知道炮台下方的射击孔还有机枪等着他们,“哒哒哒”的机枪声令冲近的德军尸横遍野,堆起来的尸体快有两人多高。

看着士兵们不停地送命,艾米赫几乎气疯了,可也丝毫没办法,白天的冲锋和夜间的偷袭都毫无用处。

德军参谋部又从后方调来了齐柏林飞艇,这是世界上首次将飞艇用于空袭。飞艇在列日上方丢下了十多颗炸弹,没造成多大伤亡,只为了给守军威慑。

顿时,没见过这种空中怪物的比利时人人心惶惶,士气动摇,但是勒芒仍然坚持死守到底。无计可施的德国人只好继续炮击,准备正面强攻。

几小时后,德军的上百门大炮再次猛攻炮台和城市本身。但坚固无比的炮台根本无惧火炮,炮台表面仅仅被削去一些混凝土而已。里面的守军毫无伤亡,德国人的火炮只是给列日蹭破了点皮。

德军日夜进攻列日,不顾一切地投入大量兵力,陆续增兵到近十万人,源源不断的步兵拼命冲锋,就是为了按期攻克目标。

但三天三夜都毫无进展,列日要塞依然在比利时手中。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闻讯大惊,他万万没想到,列日居然如此难打。这样下去整个“施里芬计划”将会无从施展,西线德军的整体进攻行动全部会被耽搁,这个责任他可负担不起!

施里芬计划示意图,德军没想到列日居然阻挡自己很多天

于是,他立刻派出德军第二集团军副参谋长鲁登道夫上校,率军前去列日增援,并从参谋总部调运巨型攻城武器运往列日。

鲁登道夫是一战中德军崛起的新星名将,在列日战役就发挥出色,之后在东线的坦能堡战役以及西线各个战役都有建树。

鲁登道夫调来了重炮

鲁登道夫到了战场,在望远镜中,他看到德军火炮丝毫奈何不得列日守军的工事,比利时人的火炮,却把德军冲锋士兵炸得残肢断臂乱飞,顿时倒吸一口气,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也明白为什么德军攻不下列日了。

当接过指挥权后,鲁登道夫于第二天下午奇迹般地突入到堡垒圈内的制高点,在制高点上架起大炮向周围比军堡垒猛轰。当天,鲁登道夫又派人打着休战旗帜前往劝降,但仍然被勒芒拒绝。

诡计多端的鲁登道夫,又派人冒充英军混到要塞司令部门口,诡称援军到了。企图趁机把勒芒将军绑起来,逼他签署投降协议,控制列日。结果阴谋被识破,派去绑架勒芒的官兵被全部击毙。

小毛奇在开战时,对奥匈帝国军队的总参谋长康拉德承诺,他预期到战争第3天天西线便已决出胜负。并答应从战争爆发的第40天开始,派遣德军到东线支援奥匈帝国对付俄国人。

壕沟中躲避炮火的德军士兵

尽管严谨的德国人预估到了各种可能,包括比利时人顽抗到底该怎么办。但是面对列日要塞的坚固工事,德国人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之后,就只剩下一张王牌了,那就是威力巨大嗯巨型大炮!

要设计一种用于攻克任何堡垒的,并能在陆地上方便运输的重型大炮,必定体积巨大且重量沉重,不便于运送。

但是德军攻击列日要塞的野故炮,对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工事有如挠痒痒,只能令大批冲锋的德军步兵白白送死。无奈之下,无所事事的前线德军,除了组织小股偷袭之外,只能等待大炮运来。

当攻城炮尚在途中时,德国人再次作了最后一次努力,试图说服比利时人在其领土上让出一条通道,以便过境。

在8月9日,杰勒德受托向他在布鲁塞尔的同僚转送一份递交给比利时政府的备忘录:

“既然比利时部队不顾力量悬殊,对优势兵力进行了英勇抗击,从而保持了它的荣誉”。

备忘录还写道:

德国政府恳求比利时国王陛下和他的国家,别再让比利时继续忍受战争的恐怖。如果德军能获得一条自由通过比利时的走廊,德国愿意与比利时缔结任何有关协定,并“庄严保证”它绝无意侵占比利时领土。

德国人更是承诺一但战争形势发展许可,德国部队将会撤出比利时领土,他们的目标只是协约国集团在西线的英国和法国。

备忘录说得很好听,其实还是要求比利时投降并借道。

德国本想让美国人帮助传递,但美国人不愿意参与这些事——驻布鲁塞尔和海牙的两位公使都婉拒转达这个建议。

最终还是通过荷兰政府的协助,该份备忘录在8月12日送达阿尔贝国王手中,但决心一根筋到底的比利时国王,仍然表示拒绝。

几天内,德国人的进攻大杀器终于运来了:就是5门绰号“大贝尔塔”的巨炮!

传说中的德军“大贝尔塔”巨炮

这种巨炮非常恐怖,有着50厘米口径的攻城榴弹炮,可以把一吨重的炮弹发射到15公里外。而且每颗穿甲弹有一个定时信管,只在目标被穿透后才定时爆炸战斗部。因此再坚固的炮台工事,在这种可怕武器的轰击下也将化为废墟。

小毛奇依然希望不必动用这些大炮,而能顺利通过比利时。或许他是佩服比利时人顽强的战斗意志,或许是觉得列日要塞如此坚固可以为自己所用。

但是如果比利时人还是执迷不悟,真的不惜一战,那德国人只好用这种超级巨炮把这些堡垒连人带工事炸成末。

德军超级巨炮的到达,令比利时的工事无用武之地

真正强大的炮击开始了,一吨重的炮弹带着死亡从天而降。炮弹爆炸时的尘土、碎片和硝烟形成巨大的圆锥形,升入300多米的高空,宛如小型蘑菇云一样,爆炸时的地动山摇也如同发生了地震。

要塞终于被攻克

在这种“巨无霸”的连续轰击下,到8月16日,12座炮台一座座被巨炮“点了名”,全被轰炸坍塌。12座炮台被炸毁了11座,只剩下勒芒将军指挥部所在的最后一座炮台。

而这座坚固的工事也被“大贝尔塔”直接命中而摧毁。勒芒本人并未阵亡,而是被爆炸的震动震昏后被俘。

德军终于攻克列日

勒芒被救活之后送到艾米赫将军面前,他交出指挥刀说:

“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务必请你在战报中说明这一点。”

而勒芒死守到底的忠实精神也感动了敌人,艾米赫没有收走他的指挥刀:

“你的指挥刀并没有玷污军人的荣誉,留着吧。”

战争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坚点”,所谓坚点,就是本应该很快达成的小目标,但结果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迟迟不能达到目的。

如果没有德军这种巨型攻城炮,列日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坚点”,列日要塞将至少阻挡德军一个月。如果英法援军随后及时赶到,后面激烈的马恩河战役就可能不复存在,而直接被列日战役所代替。而德军的“施里芬计划”只怕还没施展就被胎死腹中。

因为攻克列日有功,保证了德军计划能够按时实施,鲁登道夫和艾米赫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十字章。这是德军最高军功奖章,而鲁登道夫更是开始了他一生军事事业的飞跃,成了德意志军界升起的一颗耀眼新星。

列日之战,终于以德军惨胜而告终。但德军在列日要塞前伤亡惨重,参与进攻的近十万德军,损失超过了2万5千多人。而比利时人除投降以外,伤亡也在1万多人。

8月20日,取得胜利的德军开进布鲁塞尔。一队队手持旗杆矛、扛着毛瑟枪的德国枪骑兵以及步兵们骤然出现在街头。但他们只是人数可怕的军事示威的先遣部队而已,后面接踵而来的队伍,其兵力之强、威势之盛,是比利时人难以置信的。

街头行进的德军队伍

观看行军的比利时首都民众默默无言,对这支队伍的浩浩荡荡、绵延不绝、不禁茫然咋舌。毕竟以比利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当地人没有见过人数众多的大兵团列队的场景。

刚入城时的德军还是比较文明的,只管阅兵列队通过。但由于德军遭到了比利时人的冷枪袭击,他们开始还击平民的射击,以报复冷枪手们。凡是袭击德军的偷袭者,被抓到后都一律被处死,一些房屋也遭到炮击或烧毁。

战役影响

小毛奇和德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继续施展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顺利通过了比利时的领土,他们认为进攻法国也像快刀切过牛油一样,他们没有想到是,后面等待他们的是马恩河更加激烈的战斗,以及耗尽国力的壕沟战。

一战时的攻防武器,其实很不平衡,二战时已经成熟的空军以及坦克装甲车,在整个一战中只是暂露头角。因此在缺乏坦克这样的强力突击武器,以及空中立体作战的情况下,一座坚城要塞,一道道沟壕和密集铁丝网和重机枪阵地,就能阻挡百万大军的冲锋。

重机枪和大炮,并没有像军事专家以为的那样成为进攻武器,从而大大加速战争进程,反而成为了防守武器,和铁丝网以及沟壕一样,牢牢拖住了几十万大军的冲锋。

火炮和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将冲锋的士兵们打得血肉横飞。要突破几十米一百米的沟壕阵地,往往就要动用数百门大炮、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兵力,而后援稍微不济就会被对手封堵上缺口,这也就是一战中为什么伤亡惨重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频频出现的原因。

列日城堡如今被游客们欣赏,依稀可以看到当年坚不可摧的要塞

而巨炮攻克列日这样固若金汤的城池案例,给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很大的启发,双方都重视起了巨型火炮以及远程火炮这样威力惊人的武器,火炮的口径射程都在不断优化,在后续的大型战役中经常被投入使用。

炮兵的专业化程度也得到提升,远程大炮,飞机,坦克甚至毒气的亮相,通讯,后勤以及各种战术的不断专业化,使得“一战”逐渐成为人类战争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奥匈帝国的远程大炮

列日失陷以后,德军一刻也不停,随即100万大军扑向法国。等待他们的,将是马恩河边激烈的大厮杀……

11 阅读:6249
评论列表
  • 2023-01-24 12:15

    比法国强,比英美靠谱

  • 2023-02-03 12:18

    不是比利时死磕德国,英军根本来不及去援助法军建立防线,法英必输!

  • 2023-02-09 18:14

    比利时国王是美国犹太人,比利时人收了英美的钱了[吃瓜]

  • 2023-02-18 21:28

    渣癫

  • 2023-01-21 14:00

    无聊

  • 2023-01-22 22:58

    这小说写的也不咋滴呀。

  • 2023-01-30 18:35

    大贝尔莎应该是420mm吧,还有我记得不是文中照片的样子……[汗]

  • 2023-01-23 15:23

    比苏联骨头硬,战绩好

    三棱镜 回复:
    二战德军直接滑翔机空降,轻松拿下了比利时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