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杨虎城孙子杨翰探访99岁张学良。张学良态度冷淡,场面尴尬,杨翰百思不得其解。
远在1936年12月11日,蒋介石西安主持会议,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
当天晚宴,蒋介石当众宣读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任命书,接替张学良,杨虎城,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剿共。
第二天,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解不开的疙瘩:
一、在如何对待蒋介石问题上,难以调和。

首先是,“杀蒋”“放蒋”问题上。杨虎城主张“杀蒋”。
12月13日晚,杨虎城召集十七路军部将,商讨如何处置蒋介石。杨虎城和西北军多数力主“杀蒋”,不能放虎归山。除掉蒋介石后,再与各方势力商讨共同抗日事宜。
张学良主张“放蒋”。
张学良打从兵谏开始就没有动过杀掉蒋介石的念头。单纯的就是为了抗日而发动兵谏的人。
蒋介石惶恐如惊弓之鸟,想到如此处境,数次拒绝同张学良谈判,并写下遗书。
平心而论,张学良和蒋介石有“兄弟结拜”关系,身后有20万东北军做依靠,杨虎城没有这个背景,17路军只有区区5万余人,如果放蒋介石回去,杨虎城的处境可想而知。
其次是,如何“放蒋”的问题上。
张学良用英文谈判,背着杨虎城,答应宋美龄宋子文,同意释放蒋介石。
杨虎城经过多次谈判,依旧保持着强硬的态度。他表示中央军能退出潼关,我们便放蒋介石。
此时的杨虎城还蒙在鼓里。
尤其是在,蒋介石同意六项要求,却拒绝在协议书上签名的问题上。杨虎成表示强烈反对,为此两人吵的不可开交。后来是周恩来说服杨虎成接受蒋介石“用领袖人格担保”口头保证,以代替书面保证。
杨虎城一直对这样的谈判结果不满意,张学良在没有跟他商量的情况下,还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让杨虎城感到无法接受。
为此,杨虎城与张学良吵翻了天。
二、临行前,张学良给杨虎城留下手令让他代管东北军,让他左右为难。

12月25日,临行前,张学良给杨虎城留下手令:“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城、孝候指挥,以杨虎城代理余之职。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廿五日。”
张学良突然将如此重任托付给杨虎城让其措手不及,毫无思想准备,完全跟不上张学良的节拍。
开始是谈判用英语,放蒋不商量,真不把他这个刀客将军放在眼里,临走末了竟让他代他指挥东北军。
首先,以杨虎城的资历能力,难以驾驭东北军。
其次,东北军派系林立,盘根错节。本身就存在着元老派与少壮派、陆大与士官派、东北与外省籍等派系之分。杨虎城难以调解。
最后,是张学良授权杨虎城真正用意。
张学良不是不知道,以杨虎城的资历能力,东北军派系纷争,杨虎城作为一个外人很难介入,更别说代理指挥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杨虎城不属于任何派系,没有利益冲突,利于展开工作。
关键在于,东北军没有一个派系或领袖人物能够担当起人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重任。这是既郭松龄,杨宇霆之后东北军面临少有的尴尬;
杨虎城虽然只有5万人马,力量单薄,然而在西北是独闯天下,虎踞龙盘。且两军是盟友盟军,大敌当前,只会互相帮衬。杨虎城更让人放心。
因此张学良更深层的含义,冀希望借杨虎城一臂之力,保全东北军。
杨虎城也在这么做。1937年1月5日,杨虎城为营救在押的张学良,联合东北军和17路军将领通电全国,揭露蒋介石威胁西安、发动内战阴谋。
三、杨虎城释放国民党军政大员及50架飞机等“抵押品”,未经深思熟虑


12月26日,杨虎城收到了张学良从洛阳发来的电报,要求他释放陈诚、卫立煌、朱绍良、陈调元,并将四位大员放回南京。
12月28日,阎宝航从南京带回张学良的信,让杨虎城把此前扣押的50架飞机放回去。
这无疑都是蒋介石的意思。张学良真正的意思也未可知,但在局外人看来,这不是在双方交换,只是一方的一厢情愿。
杨虎城请来东北军两位高级将领,驻西安的67军军长王以哲、骑兵军军长何柱国,一起商量对策。
杨虎城原本不想放人。但有模棱两可。本来这些军政大员和飞机都在西北军的扣押之下,杨虎城有绝对的发言权。
只是后来,他们把这些事情简单化了,不仅把张学良电报上的四个人放了,还把其余十多人也一起放了;
放走50架飞机,还包括近500名飞行员。
杨虎城的态度很关键。但最终还是同意放了。这种轻易释放国民党军政大员及50架飞机,导致杨虎城及东北军手中再无“抵押品”,既讨价还价的筹码。
西安做到仁至义尽了,但南京的张学良 却始终不见回来。
三、张学良被押后,杨虎城与东北军少壮派联系密切,内乱之后“三位一体”不复存在

西安事变,成也少壮派,败也少壮派。
张学良被押后,为了能得到杨虎城的支持,四十多名东北军少壮派军官,聚集在杨虎城家里,哭声一片,乞求杨虎城带着他们跟南京方面拼死一战,解救张学良。
1937年1月6日,周恩来,叶剑英,杨虎成及两军将领研究联合作战方案。而少壮派却按捺不住了。
为营救张学良,制造了“二二”流血事件,枪杀了主和派六十一军军长王以哲(我党秘密党员),司令部参谋徐方,交通处处长蒋斌,副处长宋学礼。东北军立刻陷入互相残杀内乱之中。
“二二”事件,使杨虎城和中共陷入极大被动。因为事先并不知情,而后又被东北军嫌疑。“三位一体”产生信任危机。
少壮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以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等人为首的少壮派,惹事不担事,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得到东北军大部分官兵的响应支持,成了孤家寡人。
当得知回师西安的东北军,正在追杀他们,高福源已被诱杀祭旗。为了活命,跪在杨虎城,周恩来面前痛苦流涕,乞讨活路。周恩来担心更大的内乱,将他们送到云阳红军总部躲避。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孙铭九等4人由刘鼎带往红军驻地的情况也很快为东北军高级将领所知,进而怀疑 少壮派 所为受到中共和杨虎城指使。东北军迅速失去对中共和西北军的信任。
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出现无可挽回裂痕。
然后在蒋介石分化瓦解下,西安失去了谈判的平等地位,2月6日杨虎城被迫退居三原。
东北军执行乙案,东开安徽,脱离红军,且对西北军严密警戒,“三位一体”随之解体。
1937年2月16日,张学良给于学忠的信里讲:“真让老弟我不知咋开口,眼泪都不知往哪儿流。”
张学良软禁了蒋介石14天 ,却被 蒋介石 软禁54年。
杨虎城反蒋杀蒋未成,反被蒋介石杀害了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