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被国际刑事法院羁押,西方媒体一片欢呼,联合国也表示支持

苍笙客简 2025-03-18 15:38:52

老杜已经抵达国际刑事法院,目前处于被羁押的软囚禁状态。西方媒体对此一片欢呼,仿佛把一名独裁者送上了军事法庭。奇怪的是联合国方面也对此表示支持。

就在3月12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抵达了荷兰鹿特丹的海牙机场。

一下飞机,杜特尔特便被带去了国际刑事法院拘留中心。

这座拘留中心位于荷兰海牙的郊区,相当神秘,在国际上那可是大名鼎鼎,专门收押那些被控犯有战争罪、反人类罪的各国前政要,也正因如此,它被人们称作“世纪罪人收容所”。

杜特尔特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在菲律宾国内,民众们对此事的反应极为强烈。

很多人满心疑惑,甚至是愤怒,杜特尔特执政期间,大力开展禁毒行动,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菲律宾曾被毒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社会秩序混乱,民众生活也深受其害。

杜特尔特上台后,誓言打击毒品犯罪,下了狠功夫,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可如今,这样一位为国家禁毒立下汗马功劳的前总统,怎么就被关在了荷兰的监狱里呢?

一时间,菲律宾多地爆发了民众集会,大家纷纷声援杜特尔特,指责这是对他的政治迫害。

而国际上,各方也都在盯着,都想看看这件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杜特尔特在这个特殊的监狱里,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呢?

其实早在 2017 年,国际刑事法院那边就开始传出风言风语,说要对杜特尔特展开调查。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只是国际政坛上常见的小道消息,没太当回事儿。

谁能想到,到了 2020 年,国际刑事法院直接来真的,正式启动了对杜特尔特的调查程序,这一下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国际刑事法院给出的调查理由,是收到了所谓杜特尔特在禁毒行动中有问题的证据。

2020年解密的外交电报显示,美国驻马尼拉使馆当时向ICC提供了所谓“达沃暗杀队”的情报。

可再深挖一下,这些情报的核心来源,居然是菲律宾前政府的反对派人士。

大家想想,反对派提供的情报,能有几分客观性?这背后说不定就藏着美国干涉菲律宾内政的小心思呢。

国际刑事法院仅凭这些来路不明的证据,就认定杜特尔特在禁毒行动中可能存在违规,一口咬定他禁毒手段过于强硬,会伤害无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欧洲的一些媒体,更是跟风似的,对着杜特尔特一顿批。

他们在报道里说得那叫一个夸张,什么杜特尔特吹嘘杀死毒贩,执政期间菲律宾动荡不安,禁毒手段残酷至极,把杜特尔特描绘得就像个大反派。

说到禁毒行动中的死亡人数,不同统计数据相差甚远。

西方支持的人权组织给出的数据特别高,说有好几千人死亡。

可菲律宾当地一些比较客观的机构统计出来的数字,却比这少得多。

但西方媒体根本不管这些,就挑着那些高的数据大肆渲染,张口闭口就说杜特尔特是 “刽子手”。

他们这么做,完全忽略了菲律宾当时毒品泛滥到什么程度。

杜特尔特推行强硬的禁毒行动后,虽说手段激烈了些,但实实在在地让菲律宾的社会秩序有了很大改善,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西方媒体对这些积极作用视若无睹,一个劲儿地揪着所谓 “人权问题” 不放。

咱们不禁要问,他们这么做,到底是真的关心人权,还是借着这个由头,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毕竟杜特尔特执政期间,在禁毒问题上采取的强硬手段虽有效打击了国内毒品犯罪,却触动了一些跨国毒品利益集团的 “蛋糕”。

这些利益集团与部分西方国家的政治势力盘根错节,他们是否妄图通过国际刑事法院这一工具,对杜特尔特进行政治打压,以维护自身利益,实在值得深入探究。

同时,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发表声明,说羁押杜特尔特是为受害者及其家属寻求问责的重要一步。

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的诉讼程序能解决有罪不罚现象。

可这里面有个问题,联合国在处理这件事上,是不是有点片面了呢?他们只看到了西方媒体报道的一面,没有深入了解菲律宾的实际情况。

而且,国际刑事法院在很多案件上都表现出双标行为。?

就拿2021年来说,ICC检察官办公室当时信誓旦旦地指控美军在巴格拉姆监狱实施酷刑,证据啥的看着也挺像那么回事儿。

可结果呢?因为美国在背后各种施压,这事儿最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没了下文,不了了之了。

自2002年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以来,说起来真是离谱,ICC起诉的44名被告,竟然全都是来自亚非拉国家。

反观西方国家,他们犯下的战争罪行可不少,却总能找到各种“豁免权”,轻轻松松就躲过了制裁。

这种“选择性执法”,让ICC的公信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南非前总统祖马在2016年拒绝出席ICC听证会的时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的法庭就是殖民主义的新工具。”

这话真的是说到点子上了,国际刑事法院在处理案件时,这种明显的偏袒和双标,实在是让人心寒,也让国际社会对其公正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结语

杜特尔特案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揭示了全球化进程中文明的冲突、权力的博弈,以及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生存困境。

面对西方媒体的集体狂欢,我们需要保持清醒:任何国家的禁毒政策都应基于本国国情,任何国际审判都不应沦为政治工具。

这场风暴终将过去,但留下的思考弥足珍贵。

唯有尊重差异、摒弃双标,人类才能在文明的星空中找到共同的航向。

参考来源:

1 阅读:76

苍笙客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