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军旅生涯,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做了两件事,改变两个人的人生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6-23 15:04:17

讲述:刘东田,整理:拾点旧时光

注:整理编写时,为提升阅读感,部分细节艺术演绎!

十年军旅生涯,军营承载了我很多青春的记忆,回首往事,我在部队担任过很多职务,比如饲养员、文书、班长、营部书记、再到后来的副指导员、指导员,虽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于我这样的农村子弟而言,已经很知足了。

事实上在这十年军营岁月里,我也绝非碌碌无为,期间获得过不少荣誉,可相比于我个人获得的荣誉而言,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曾做过两件事,改变了两个农村子弟的人生。

第一件事是坚持带走了一个被打入另册的兵,最后这个兵在部队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记得那是1974年底,也是我入伍的第二年,当时我在连队担任文书一职,由于工作尽职尽责,表现突出,颇受连长(姓王,山东人)的欣赏。

那年年底部队要到浙江金华县征兵,我被到了新兵连班子里,当时除了我,还有王连长和几个排领导。

到了金华县后,已是晚上,我当晚就住在县招待所,我们负责到县下面几个公社的接兵任务,为保证圆满完成此次接兵任务,我们经过商量,做了分工,每个人负责一个公社的征兵事宜。

我负责的是叫汤溪公社,接到任务后,当时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想到自己入伍两年,如今也能过一把当“接兵干部”的瘾,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我也知道接兵事宜不容马虎,也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恪尽职守,本着为部队挑选人才的态度去征兵。

次日一早,我们各自前往公社武装部接头,当时汤溪公社武装部部长姓周,初次和他接触,第一印象,此人待人接物圆滑周到。

在完成接洽后,随后便开展了征兵活动。

当时青年要想参军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首先是体检,身高体重、体形,视力等,再到内科的心、肝、肺等。

体检通过后,每人会领到一张表格,俗称“草表”,主要是填写报名参军者个人信息、家庭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等,用作之后的政审。

当时那个年代,政审是非常严格的,不仅涉及父母这些直系亲属,包括三姑六婆等亲属的政治状况都要进行了解,这个环节一般会派人出去“外调”。

通过调查发现没有问题后,最后就是家访,当时我是在民兵营长的陪同下到兵检合格的青年家里走访,家访主要就是了解应征青年家中的情况,以及其参军意愿以及亲属是否支持之类的问题。

每一个流程都是非常严格的,可想而知参军并非一件易事,基本上,这一套流程下来,大部分都被会被刷下来,最后就只留下几个拔尖的。而且每个公社征兵都有限定的名额,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毫不为过。

我记得当年汤溪公社好像一共有数十名青年报名了参军,最后只有5人通过了兵检,而上面给的录取名额只有4个,这意味着在定兵的时候,还要筛出一个。

在家访的时候,其中一个小伙给我印象很深。

他叫张大海,家境贫寒,但小伙非常争气,后来还考上了县里的中学,可最后因为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为减轻父母的重担,他没有选择去读,而是回家帮助务农。

可在闲暇之余,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那会大队有书可以借阅,他便常常借回去看,看得多了,就开始写写东西,后来还因写了一篇社员做好事的文章,被县广播站录用,后来就成为了一名农村通讯员。

而且为人也很实在,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当时,我去他家家访时问他为何选择参军,他说:一来是想走出看看,增加一下自己的见识,二来为国家尽义务的同时,还能用部队的津贴给家里补贴家用。

回答的很实在,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选择参军自己何尝不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呢!

或是因为我们有着类似的出身,我对他印象很深,当然这并不是我坚决要带走他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他具备成为一个好兵的素质,尤其是文学素养,部队尤其需要这样会笔杆子的兵。

故而,家访后,我心里就打定了主意,要将他带走。

可结果在定兵的环节出了岔子,在翻阅定兵人选的文件时,我看了好几遍都没看到张大海的资料,当时我便找到周部长询问情况,这才得知张大海被打入了另册。

我当时很诧异,这么好的兵苗子怎么就被打入了另册?

而当我看到其中一个被选上的是一个只上过几年小学,身材瘦小的村支书小舅子时,一切就恍然大悟了。

我感到有些荒唐,参军不是看谁的身份比较好,应当是看谁自身条件硬,面对这样的不公,我愤愤不平,也更铁了心要带走张大海。

可名额是不能随意增加的,如果要加一个人,势必就要有一个人出去。面对我的表态,武装部长却总是一副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

为此,我还特意联系了王连长,说明了此事,后来王连长听了很支持我,事后完成那边的接兵事宜后,还专门跑了一趟。

王连长和周部长打起了“持久战”,那天和我拉着周部长围着火炉僵持到了深夜,最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熬到了下半夜,这才说动了周部长。

事后才知道是那个大队支书的妻子找了周部长,周部长和那个大队支书是老相识,这才有了张大海被打入另册的事情。

可实际呢,那个村支书其实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他其实对此事并不知情,后来得知此事后,他表了态,应当择优录取,就这样,原被打入另册的张大海,如愿入了伍。

到了部队,张大海确实如我所料的那样,是一个当兵的好苗子,新训后被分到了勤务连,先后当过饲养员、炊事员、文书等职,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是干一行爱一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4年时间里,先后荣获2次三等功,5次连嘉奖,并被团里树立为“学雷锋标兵”。1977年底,入伍第3年就提干当了排长,后来晋升也比较快,在部队干到了86年,副营级干部退休。

而且他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曾多次不远千里到山东来看望我,至今我们还一直保持着的联系。

第二件事,则是我在担任营部书记时发生的。

那是1976年的时候,当时我从连队文书升任到营部书记一年多了,这年冬季,接到一个任务,让我负责整理这年退伍兵的人事档案。

在整理档案的时候,我发现3连有一个贵州籍的退伍兵张洪华的档案里躺着一份警告处分的决定,大意就是张洪华在一次半夜站岗的时候,擅离职守,跑去炊事班偷吃了几个白面馒头。

原本这样的处分,性质并不严重,算是最轻的处分,可问题是当时记录处分的材料,对于其犯错误的事实写的太过直白、具体,甚至衍射到其人品问题层面了。

假如这个处分材料不从其档案抽出来,退伍回到地方,定然会被退伍军人安置办查阅到,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里,很有可能影响到工作的安排,进而影响他一生。

为此,我特地留了个心眼,把这张处分卡片从其档案里抽了出来,然后按照组织程序办理,希望能帮助他将此处分从其档案里抹除掉。

我先是联系到了张洪华所在的连队指导员陈明海同志,他得知此事后,认为我考虑的很周到,原本当时给张洪华处分时,就已经决定在他复员退伍时,从其档案中抽出来,结果因为连队事情多,一时疏忽了。

有了连领导的同意,我又将此事上报给了营长和教导员,很自然的通过了。

就这样,张洪华档案里的这长处分卡被抽出,让我怎么也没想不到的是,最后还真的因为我的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了张洪华的人生。这是后来张洪华来看望我时才知道的。

记得那是2007年的时候,张洪华到北京学习回去之际,他特意绕道到山东来看望了我。

虽我们未曾谋面,但见面是却并不陌生,很是亲切。

事后我本想要尽一下地主之谊,他却不肯,执意请我到酒店吃饭。几杯酒下肚,尘封在张洪华心里多年的那件事情就被搬到了饭桌上。

他不无感慨的对我说道:“老书记啊,您可是我的贵人啊,如果当年不是您心地善良,工作细心,将我档案里的处分抽出来,那两个馒头对我的影响就太大了,我也不可能走上仕途这条道路啊。”

从张洪华口中得知,那年他退伍后回到了地方,后进入了生产大队,后来靠着实干和聪明的头脑,带领村民致富,当上了大队支书,之后又踏上了改革的春风,凭着出色的能力,一直做到了县长的位置。

听后这些,我很为他感到高兴。

随后张大海又举起酒杯说道:“这些年,每次变换工作岗位,我都暗自庆幸,要不是当年您的帮助,我可能连个生产队长我都干不上,我这人不大会说话,全在酒中,我连干三杯,向您,我的恩人,表达我心中的谢意!”

事实上,他对于自己当年犯的错误一直耿耿于怀。

他说:“,那时候部队的生活也确实艰苦,钢丝面(玉米面加工的干面条)实在咽不下去,几乎天天饿着肚子,那年我毕竟才18岁,饿的饥肠噜噜,半夜里又冷又饿,闻到那白面馒头是真没忍住。现在想起了,当年做出那样荒唐可笑的蠢事,真是丢人啊!”

我举起酒杯劝道:“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年轻的时候没有犯过错呢,过去的就把它关在身后,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作为你,才可以丢掉包袱一往无前。”

也许酒逢知己,也许话太投机,我们不知不觉的吹了一瓶白酒,还是不尽兴,最后我们都喝高了。

以上便是我从军时,做过的两件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如今体积,并无他意,其实我也就是做了身处那个位置该做的事情,并无其他,他们能在之后取得那样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努力。

或是年岁大了,总爱怀旧,回忆这些部队生活的画面,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之久,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淡忘。相反很多事情却历久弥新,成为了晚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我也一直感念部队的哺育,让我跳出了农门,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以致儿孙们不再饥寒,此生无憾,今写下此篇文章,也仅作为怀念,军旅岁月难忘,参军无悔!

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全网监控,请勿洗稿搬运!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删!

0 阅读:175
评论列表
  • 2024-08-11 22:54

    义务兵退伍,从生产队长一直干到县长,似乎有点有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