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干了5年的岗位被关系户挤掉,没想做了一件事惊动了厂长

今古看传奇 2025-02-07 02:59:23

陈三勇是80年代国营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个子不高,但有一双巧手,车床上的活儿干得特别漂亮。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车间,把机器擦得锃亮,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天早上,陈三勇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车间。刚换上工作服,车间主任老马就急匆匆地走过来,脸色不太好看。

"三勇啊,"老马搓着手,"有个事儿得跟你说一下。"

陈三勇放下手中的抹布,心里咯噔一下。他注意到老马今天没像往常一样叫他"小陈",而是直接叫了名字。

"厂里新调来一个技术员,是副厂长的外甥。"老马避开他的目光,"他点名要你这个工位,说是要熟悉车间生产流程。厂里的意思是......"

陈三勇感觉耳朵嗡嗡作响。他在这台车床前干了整整五年,每一个零件都像是他的老朋友。他的手不自觉地摸上车床冰凉的金属表面,那里已经被他磨得发亮。

"我......我明白。"陈三勇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涩,"那我去哪儿?"

"仓库那边缺个保管员。"老马如释重负,"活是轻松些,就是......"

"我去。"陈三勇打断道。他知道,在80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普通工人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收拾工具箱的时候,陈三勇的手有些发抖。他想起自己刚进厂时,为了练好车工技术,常常一个人加班到深夜。那时候车间里就剩他一个人,只有车床的轰鸣声陪伴着他。现在,这一切都要让给别人了。

仓库在厂区最里面,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货架上堆满了各种零件和工具,灰尘在阳光下飞舞。

"你就是新来的保管员?"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从货架后面探出头来,"我姓王,叫我老王就行。再有半个月我就退休了,这摊子就交给你了。"

陈三勇点点头,开始熟悉仓库的布局。他发现这里虽然杂乱,但老王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每个货架上都贴着发黄的标签,上面用毛笔写着零件的名称和编号。

"这些标签都褪色了,"陈三勇说,"我重新写一份吧。"

老王摆摆手:"别费那个劲,反正我都记在脑子里了。"

但陈三勇还是找来了白纸和毛笔。他写得一手好字,这是小时候在村里上私塾时练出来的。每写一个标签,他都要仔细核对库存单,确保信息准确。

渐渐地,陈三勇发现仓库里有很多积压的零件,有些甚至已经放了十几年。他翻出厚厚的入库单,一笔一笔地核对。有些零件已经生锈,有些则是因为型号过时而被淘汰。

一天中午,陈三勇正在整理货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争吵声。他走出去一看,是装配车间的李师傅在和采购科的人理论。

"这批轴承型号不对,根本装不上!"李师傅急得直跺脚,"现在生产线都停了,你们说怎么办?"

采购科的人也很无奈:"现在全国都在搞建设,这种特殊型号的轴承到处都缺货,最快也得等一个月。"

陈三勇心里一动。他记得在仓库最里面的货架上,好像见过这种轴承。他快步跑回仓库,翻出那本已经发黄的入库单。果然,五年前进过一批这种轴承,当时因为型号特殊,只用了一小部分就闲置了。

"李师傅,您看看是不是这种?"陈三勇抱着几个轴承跑出来。

李师傅眼睛一亮:"就是它!你小子可帮了大忙了!"

这件事很快在厂里传开了。厂长特意来仓库视察,看到焕然一新的货架和详细的库存清单,连连点头。

"小陈啊,"厂长拍拍他的肩膀,"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本事。这样,从今天起,你负责全厂的物资管理工作,把仓库好好整顿一下。"

就这样,陈三勇成了厂里的物资管理员。他开始系统地整理仓库,建立详细的物资台账。那些积压的零件,有的被他调配到其他车间使用,有的则通过物资调剂会交换给了需要的单位。

一年后,机械厂因为物资管理出色,被评为全市的先进单位。陈三勇也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的称号。站在领奖台上,他想起一年前那个被迫离开车床的早晨,不禁感慨万千。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台车床,看似把你推向一个方向,却可能在转角处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陈三勇明白,重要的不是站在什么位置,而是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仓库的窗户正对着车间的方向。每天清晨,陈三勇依然能听到熟悉的机器轰鸣声。只是现在,他的工作台上不再有飞溅的铁屑,取而代之的是一摞摞整齐的账本。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照亮了他认真书写的侧脸。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80年代,陈三勇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工人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坚守与创新,推动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本故事为虚构,请理性观看,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