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门的辩护人》改编获奖小说死刑律政攻防透析社会难题

郭生影视 2023-07-02 09:25:37

李铭顺饰演的公设辩护人,在法庭上努力替犯下灭门血案的外籍渔工辩护

律政刑侦剧《八尺门的辩护人》改编自「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大奖」首奖同名小说,借李铭顺饰演的公设辩护人,从一桩灭门血案的法律攻防,穿透情感、利益、人权、族群的迷障。

该剧由律师出身的原著作者唐福睿编导,以大量资料与田调为本,营造司法界、底层移工、远洋渔业、原民社区生态,更用多种语言,展现文化、权力与认同的微妙关系,打开台剧新视野。

同名剧集原著小说陆续获台湾文学奖蓓蕾奖、台北国际书展小说奖首奖等肯定

《八尺门的辩护人》是编导唐福睿以拍片为前提所写的长篇小说,由他的电影剧本大纲扩充而成。小说经重新转化,频频获奖,也让镜文学总经理、该剧监制董成瑜直夸,原著对实现IP影视一条龙的目标,「有如天下掉下来的佳作」,并邀请唐福睿亲自编导,成为镜文学首部自制剧集。

虽是文坛新人、影视新锐,但唐福睿充分发挥法律专长与经验,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剧集中,坦然直面死刑存废的议题。 「题目的设定与法律背景有关,除了特别关心,也希望在影视作品里深入探讨。」主题确定之后,唐福睿开始找资料,由死刑想到三十多年前各界呼吁「枪下留人」的汤英伸事件。

30多年前,原住民汤英伸(上图中)杀人事件,与《八尺门的辩护人》(下图)的故事情境可以相互对比

「因为原住民汤英伸受雇主迫害而杀人的背景,思考到现在原住民的处境是否改变?还有哪些族群面临类似问题?渐渐发展加入东南亚移工的困境,故事主轴逐步完整。」唐福睿表示,「虽然触角很广,但都是由死刑展开,自然发生后续内容,不是先设定再套用。」

唐福睿(左)以《八尺门的辩护人》(原名《最刑岛》),接下「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大奖」首奖

唐福睿解释,涉及死刑的辩护过程,会遇到很多程序与法律问题。面对死刑,也像是对一个人的总体检,会回溯其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历、工作等因素影响。为了建立人物,研究到很深入、透彻时,种种议题随之浮现;也因死刑是一群人对价值的选择,所以又连接到政治权势的操作。

唐福睿不讳言,最初的剧本大纲只有几个主要角色、开头与结局的大概想法,写小说的初衷,是为剧本做准备。 「因创作剧本的前期,很大一部分像在写小说,先描述故事,最后才分场、填进对白。」为丰富叙事细节,唐福睿以详细的资料与访谈为故事打底。 「我写小说的田调,有7、8成来自阅读各种文史资料、论文、报导或小说。另外,也访问原住民、渔工、法官、公设辩护人、人类学与民族学者等。」

小说改编为剧集势必有所取舍,两者最大的差异是结构。

由于小说没有篇幅限制,可自由发展,最后的内容与原本的电影剧本大纲相去甚远。唐福睿与监制董成瑜都觉得,若要透过影像带领观众进入主角的世界、清楚阐释核心精神,剧集形式比电影更合适。小说改编为剧集​剧本势必有所取舍,两者最大的差异是结构。

监制董成瑜(右)与原著作者、编导唐福睿(左)合作完成镜文学首部自制剧集

「剧集共8集,要按事件发生顺序调整结构,让每集都有起承转合及完整的故事。小说里描述的回忆,虽有助理解人物的背景、情感,但如果太多就造成累赘,不能推动主线故事,甚至拖慢节奏,所以这部分在剧集里大都被删掉。」不过更让唐福睿伤脑筋的是剧集中有关法律的对白。

法律概念与辩证是故事很重要的一环,小说可以巨细靡遗用文字说明、引注,但剧集不行,只能透过对白呈现。唐福睿表示,「为表达法律专业知识,又不影响故事进行,对白必须更简单易懂。改编剧本时,监制董成瑜、制片蔡雅霖、制作统筹宋铭忠和我花很多工夫确认一般人能否理解、快速接收对白。」

剧集中许多场景在远洋渔船上拍摄,需注意相当多的工作细节

剧中金钟视帝李铭顺饰演八尺门阿美族聚落出身的公设辩护人「佟宝驹」,奉派为犯下灭门血案的印尼籍移工嫌犯辩护,周旋于各方利益与立场观念的角力。唐福睿透露,角色设定让选角非常困难,几经讨论,李铭顺是全面评估后的最佳人选,兼具邋遢、搞笑、帅气等面向的魅力。开拍前,李铭顺也做足准备,包括学习阿美族语、赴法院旁听观摩等,戏里亦庄亦谐,压抑又充满爆发力。

八尺门阿美族原住民聚集的海滨国宅,是全剧的重要场景之一

尽管写小说时唐福睿已为剧本与拍片做好功课、田调,许多场景都真实存在,翻拍执行度很高,不过唐福睿坦言,为了找到海滨国宅、法院、医院、渔船等场景,场景组花了许多精神,尤其在疫情期间拍摄,医院、公部门等都得细心协调。基于现实条件考量,有些场景还是得变更或删除。

编导唐福睿(中)在渔船上与演员张耀(左)、范逸臣(右)讨论

例如,小说有一段在钓虾场谈论死刑的情节,如果剧组到钓虾场只为了这一场戏,时间与预算成本太高,所以后来改在办公室拍摄。另有执行死刑的戏,因无法在看守所刑场实地拍摄,但又很重要、不能删除,所以耗费一番工夫寻找类似实景代替。

各种语言的使用在剧集中都别具意义,反映出角色间的距离。

各种族裔语言的使用,在小说或剧集中都别具意义,反映出角色之间的距离,执行时也充满挑战。唐福睿指出,「语言不只是讲述剧情,也因为语言,所以有误会、有秘密、有讯息落差,导致各种事情发生。」为让观众更加体会到语言的差异,剧集里特别请到阿美族语、印尼语、东爪哇语、台语等专家指导演员,安排学习课程。语言老师严格把关,除了在片场待命,更在定剪后全程检查,有错误就请演员重新配音。

阿美族语老师马贤生(前排)在录音室监听萤幕中演员范逸臣的对话

全剧拍摄总预算6,800万元,除有文策院「内容开发专案计划」剧本开发支持、文化部电视节目制作2千万元补助,镜文学也邀中华电信共同出品。监制董成瑜表示,中华电信因非常欣赏该剧而投资,并将在中华电信MOD、Hami Video与公视频道首播。此外,香港Viu TV也因喜欢故事加入投资行列,并对该题材在东南亚市场有信心。唐福睿认为,移工、渔业是全世界共通的议题,「期待这个故事可以走出台湾,有更多可能。」

李铭顺(中)在戏里与新生代演员初孟轩(右)、雷嘉汭(左)携手调查案件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