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防务博客”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发布的一则消息称,中国军方已经向保利科技集团采购了100万架无人机。并且要求他们在2026年全部交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官方人士证明这个消息的真假,但美国大肆宣传中国军工采购无人机,实际上就是炒作中国正在全力备战。那么关于中国军方采购保利集团100万架无人机这个消息到底是真是假呢?无人机在未来战争当中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无人机对于现代战争带来的影响。
无人机给战争带来哪些变化?
谁也没有料到俄乌战争成为了无人机大展拳脚的战场,俄乌冲突进行到了现在,无人机基本上成为了整个战场上杀伤力最大的存在。俄乌冲突战场上的无人机主要承担了三大作用,第一用法便是将无人机当成一个传统侦察兵一样,与炮兵展开配合在战场上团结作战,这种打法一般是俄罗斯士兵在用。他们使用侦察无人机在高空进行侦察,然后把侦查的数据坐标发给炮兵阵地,然后让炮兵对敌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
在这样的场景之下,无人机起到的便是侦察的作用,但对比传统的侦察兵,无人机几乎无孔不入且侦查限制非常小,基本上除了地势复杂的楼层以及树木茂密的丛林,其他地方几乎都无法阻止无人机的侦查。这样的无人机应用除了过程较为复杂,面对高机动目标打击效果较为一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弱点,俄罗斯正是使用这样的战术手法打得乌克兰军队伤亡惨重。
第二种无人机应用方式,便是把无人机当作对步兵以及坦克装甲单位杀伤手段,使用无人机投弹或者自杀式袭击的方式对敌方目标发动攻击。这样的无人机应用优点是机动灵活,发现目标后就很难让敌人逃脱。而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无人机在战场作战,对于无人机的损耗比较严重。但对比无人机造成的杀伤,这样的损耗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乌克兰战场上使用的无人机大部分是这种类型,而朝鲜特种兵也是被这样的自杀式无人机造成了巨大伤亡。
如今不管是科技强国还是实力一般的国家,面对这种无人机袭击方式都没有太好的防御手段,即便是中国以及美国这样的军事强国,也只能尝试使用电磁干扰之类的手法攻击这些无人机,但却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而防御无人机最难的不是如何防御,而是如何低成本低消耗地防御。
最后一种便是像乌克兰那样,把无人机当成远程攻击的导弹来使用,现在乌克兰在这方面尝到甜头之后,便一直没有停止向俄罗斯境内发射这种低慢小目标,俄罗斯的雷达以及防空设施很难甄别这种无人机,所以就造成了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频繁遭到袭击,但却根本没有行之有效的拦截方法。但这样的方法针对像中国美国这样的雷达以及电子设施比较强悍的国家,作用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毕竟伊朗在这样使用无人机袭击以色列的时候,其无人机的表现就非常拉跨,所以除了俄罗斯这样的伪军事强国,其他国家几乎不会害怕这样的袭击方式。
中国无人机无须靠量取胜
中国军方向保利科技集团采购无人机这件事,被中国媒体曝光之后就一直有人怀疑消息的真实性,其根本原因总结起来不外乎有以下三点,其一保利集团虽然是一家军工企业,但却并不是一个擅长制造无人机的企业,保利集团也没有什么具有特色的无人机,需要中国军方特地向他们进行采购。其二美国媒体爆料这笔订单的交付日期是2026年,这完全符合美国人对中国将会在2027台海动手的猜测,但实际所有人都没有找到中国将会对台有动作定下日程,一切都只是美国的臆想而已。
但按照中国军方的严谨做事风格来看,中国军方如果真的需要数量如此巨大的无人机,绝对不会以单笔订单且数量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交由一家企业进行采购的,这不符合军方的采购流程。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中国军方有着各种型号的各种类型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不管是性能还是战斗力,都要远强于这些低等级的无人机,所以中国对于这种简单且毫无技术含量的无人机,根本没有数量如此巨大的需求。
就比如如果中国想要大规模使用无人机进行集群作战的话,九天无人机蜂巢式集群化作战,难道不比这些散乱的自杀式无人机要强得多吗?而且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研制早技术丰富生产能力优秀,可以说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出其左右,我们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已经远超大家预期,说句最简单直白的话就是,中国无人机已经过了那个靠量取胜的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