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看完他和李连杰故事,才知道为什么连招呼都不打

秋天里的蚂蚱 2025-01-04 13:01:34

道不同不相为谋!看完他和李连杰的故事,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连招呼都不打……

听说过那句“人和人之间最大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吗?今天这个故事,简直是活生生的注解!李连杰和童自荣,一个是功夫皇帝,一个是配音界的传奇,明明曾经一起成就了经典,却到了不打招呼的地步!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来,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

故事开头,还是从那场名流云集的圈内宴会说起。你能想象吗?当时李连杰一出场,整个宴会都像被按了聚光灯!众星捧月,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绝对不过分。他昂首阔步,带着一股“我就是场上焦点”的强大气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种“巨星压迫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而另一边,童自荣却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他看上去低调安静,甚至有点清瘦。但你知道的,有些人,气质是藏不住的。他的眼神里,透着一种文艺人独有的深邃和执着。就在李连杰走近的时候,有人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那是童自荣啊,上译厂的大前辈!他给你《少林寺》里的觉远和尚配的音,简直是神来之笔!”

听到这儿,你是不是也觉得接下来应该是一场温馨又感人的重逢?毕竟,两人都曾为了这部经典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啊!童自荣也满怀期待地往前走了一步,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甚至伸出手,准备握手寒暄。结果呢?李连杰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连一个点头都没有,直接走过去了!

你能想象当时的尴尬吗?那种被忽视的感觉,真的是一瞬间扎进了童自荣的心里。他事后回忆起这件事,摇着头感叹:“我知道你是功夫巨星,电影拍得好,可这艺德……”一句没说完,却满是无奈和失望。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不就没打个招呼吗?至于这么较真吗?”但这事儿真的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童自荣的失落,不只是因为李连杰没理他,而是因为他一直把配音当成一门神圣的艺术。

他觉得,配音演员和演员之间应该彼此尊重,互相成就,而不是像李连杰这样,连个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要理解童自荣的心情,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1944年,童自荣出生在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他的祖父是戏曲演员,父亲也对文艺充满热爱,从小耳濡目染的童自荣,心里早早种下了艺术的种子。13岁那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他第一次接触到配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觉得,声音可以赋予角色全新的生命力,而他这一生,也愿意为配音倾注所有热爱。

但梦想的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他为了进入上译厂,苦等了好几年,甚至在学校里跑了五年的龙套。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终于得到面试的资格。面试那天,他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但一站到话筒前,他就像变了个人。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声音的极致掌控,他成功加入了上译厂。

从那之后,他用一部部经典,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未来世界》里的哈里,《佐罗》里的佐罗和假总督,《少林寺》里的觉远和尚……每一个角色,都因为他的声音变得鲜活生动。特别是《佐罗》,他说上午嗓音低沉,用沉重的鞋压低音调,下午嗓音稍高,用轻便鞋拔高音调,硬是用声音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这才叫真功夫啊!可你知道吗?

就是这样一个把配音当成毕生事业的人,却在多年后遇到了李连杰的冷漠。你说,这事儿搁谁心里能不难受?更讽刺的是,《佐罗》的扮演者阿兰·德龙,当年在北京办生日宴的时候,不仅邀请了童自荣,还在舞台上当众拥抱他,感谢他的配音为角色加分!一边是外国演员的真诚感激,一边是中国演员的冷漠无视,这反差谁顶得住?当然,这件事也有不同声音。

有网友说,演员和配音演员,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没必要“捆绑”在一起。甚至有人觉得,如果没有李连杰的精彩演绎,童自荣的配音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这些声音让童自荣更加难过,但他从未动摇对配音的执着。他觉得,观众不仅需要演员和配音员的业务能力,更需要他们的人品和艺德。

晚年后的童自荣,依然在为热爱的配音事业努力着。《围棋少年》《风云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他的声音依然那么有魅力,依然会让人觉得,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灵魂。而在他80岁生日时,虽然头发已花白,但他的眼里,依然有着对艺术的热爱。其实,关于他和李连杰的这段“恩怨”,或许早已被他放下了。就像他说的,配音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值得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些小插曲,不过是他追求艺术道路上的一场风景。

0 阅读:0

秋天里的蚂蚱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