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段苏权被授少将,因嫌军衔低怒扯下肩章,死后拒穿军装下葬

江湖上的历史录 2024-09-22 03:24:14

1937年9月,在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正专心审阅文件,忽然接到警卫的报告,称抓住了一名“间谍”。当他走出办公室,眼前的竟是满身尘土、神情激动的段苏权。“任老总,我是独立师政委段苏权啊,我活着回来了!”他声音嘹亮,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段苏权所在的独立师早在四年前的围剿中已全军覆没,任弼时惊愕地说:“老段,我们都以为你已经……,甚至连追悼会都开过了!”

这一幕揭开了段苏权四年“消失”生活的序幕。他经历的艰辛和离奇,令在场的人感到无比震惊。尽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段苏权却因这段消失的经历,终身仅被授予“暂授少将”的军衔,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尤其是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因对少将的军衔感到不满,愤怒地扯下肩章,甚至在下葬时拒绝穿军装。

那么,这位“死而复生”的将领,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在授衔仪式上,他要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面纱,探索段苏权的传奇人生。

段苏权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农民家庭,接受过几年的私塾教育。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段苏权很早便投身于农民运动,10岁参与其中,14岁加入共青团,随后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8岁时,他已是红六军的宣传部部长,之后被任命为红军黔东独立师的政委,积极参与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他与任弼时等老乡关系密切,彼此了解。

1934年,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开始了艰难的长征。贺龙和任弼时等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命令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和年轻的段苏权,率队800人佯装红军主力,以迷惑敌人。然而,贵州军阀王家烈和四川军阀刘湘误认为独立师是主力军,调集万余人对其发起疯狂围剿。独立师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王光泽被俘后受尽凌辱,英勇就义。

段苏权在攻打邑梅镇时受了重伤,右脚无法行走,被通讯员背到安全地带后,又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庇护。待伤愈,他发现无法联系到红军,四周又是国军的重兵把守,便伪装成乞丐,慢慢返回家乡湖南茶陵,伺机打探红军的消息。国民党将领没有识破他的身份,把他当作普通的乞丐,派人监视。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段苏权听从父亲的建议,进入乡公所打水扫地,并与同乡谭秋英结婚,这样进一步降低了敌人的警惕。1937年9月,他终于得知红军的消息,兴奋地从茶陵赶到长沙,再乘兵车直抵太原,见到了任弼时,重归组织的时刻终于到来。

重返组织后,段苏权并没有被立即重用,任弼时作为他的旧识,仍然将他上报组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政治审查。抗日战争期间,段苏权在延安学习并参与敌后反扫荡战斗,后来率队夺取河北重镇张家口,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

随着解放战争的展开,段苏权被调往东北,接替因病离队的八纵队司令员黄永胜。在辽沈战役中,段苏权的指挥却出现了问题,导致错失了关键时机。尽管如此,八纵在之后的战斗中屡次获胜,尤其是在歼灭新六军的战役中表现优异,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抗美援朝期间,段苏权担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积极参与空军的训练工作,并亲自学习飞行。他的贡献赢得了前线指战员们的敬重。然而,1955年的授勋仪式上,当段苏权只被授予少将军衔时,他的内心却充满了不满和失落。众所周知,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足以让他获得更高的军衔,然而那四年失踪的经历,以及在锦州战役中的失误,成为他无法翻身的绊脚石。

因此,在授衔仪式上,他愤怒地扯下肩章,甚至决定下葬时不穿军装,象征着对这一军衔的拒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