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留不住作者

市象 2025-01-14 14:58:56

“在番茄,流量高于一切”。

作者|王铁梅

编辑|杨舟

“要是所有平台都没法签约,就去番茄试试。”何雨说,这是在网文届前辈作者经常告诉新手作者的一句话,“只有番茄会收留那么多水平不够的作者。”

何雨在番茄小说写文已经有两年多,她表示番茄几乎是现有网文平台对作者要求最低的,想在番茄成为签约作者几乎是“有手就行”,这导致番茄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在市场上却始终因内容质量差被诟病。番茄的王牌,是流量。

番茄小说诞生于2019年末,主打免费网文阅读,仅一年之后,番茄小说的日活就赶超所有同类型平台,达到2800万。四年后的今天,番茄月活超2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免费网文阅读“一哥”。

背靠字节系意味着番茄小说流量足够大,但在何雨看来,在番茄的几乎所有作者都清楚,番茄小说留不住他们,他们终归是要走。

番茄在上个月的年会中公布了一组数据,在整个2024年,番茄60万个签约作者里,在番茄能够获得收入的有50万,而能月入超过2500的,仅有9374人,月入超8300的,仅有3228人,占全部作者的0.5%。这组数据在网文圈激起千层浪,超2亿的月活量和作者惨淡的收入放在一起,对比过于刺眼。

01 番茄只是个跳板

“之前只知道在番茄出头难,但是没想到这么难。”何雨表示,一直以来她都清楚番茄对于签约作者的要求低,所以作者数量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但她没想到的是,即使是头部的作者,收入也比她预期的低得多。

番茄给出的数据显示有3000左右的签约作者年收入超十万,但何雨透露:“这3000多人里,还有一部分大神是同时开了好几个号,所以真正算人头,估计也就2000左右。”

在番茄成为签约作者的步骤相当简单,在番茄作家助手连续发文超过两万字基本上就可以获得签约,但据何雨透露,接下来能否稳定更新才是关键。

“签约速度的确非常快,但是新人作者想要拿到收益,至少也要首秀之后。”何雨向「市象」透露。首秀指的是签约作者稳定更新到十万字之后,平台会给这本书七天左右的推荐,流量会陡然增加,此时作者能够获得第一次收益。

“对大部分作者来说,也就能收到这一次,因为在番茄,首秀的成绩直接决定你的书接下来的‘生死’,首秀成绩就不好的话,就算再写几十万字,估计也是颗粒无收。”何雨认为,番茄的推流机制对作者来说相当不透明。

首秀成绩如果不好,很多作者会选择立刻“切书”,也就是放弃更新这本,开始写一本新书,很多作者会一直切很多本,直到某本书踩中流量,小有起色,才会开始稳定更新。

何雨向「市象」透露,这样的做法在作者圈很常规,这意味着,在番茄,流量高于一切。

一旦在内容平台上奉行流量为王的准则,显然吸引来的创作者追逐的也是流量,内容追求噱头而非质量,而写作不同于其他,新手作者想要成长,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连打磨一本书的耐心都没有,遑论向上进步。

何雨表示,在这样的写作环境下,新人一旦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几乎毫不犹豫就去会去其他平台,番茄只是个跳板,留不住优秀作者。

“说到底,留不住人还是给的太少。”番茄年会给出的数据也印证了何雨的这一说法,番茄作者收入分布过于两极化,中游作家的收入出现断层,是番茄留不住好作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番茄的作者一旦有了一些起色,就会转向付费网文平台,或是愿意按照千字给出作者保底的网文平台,保底意味着作者无需为不稳定的流量着急,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是不少新手作者梦寐以求的状态。

但在番茄,新人想要拿到保底,几乎没有可能。番茄的保底申请条件是要求作者有过往成绩,例如某本书收入过万,这个门槛似乎是专为其他平台的资深作者设置的,显然番茄相比于挖掘和培养优质作者,更喜欢直接挖人。

何雨在番茄写了两年,最近正在考虑往长佩或是晋江发展,“虽然我现在要跑了,但我内心还是感谢番茄的,读者经常嫌弃番茄签约门槛低,网文整体质量低,但是它终究是给了所有想要尝试写文的人一个被看见的机会,要是没来番茄,可能我两年前被各大平台拒绝的时候就放弃了,也不会坚持到今天。”

“至于长佩和晋江,它们要求高,但网文作者最好的归宿始终是付费平台。”何雨向「市象」表示。

02 番茄养不了笔名

“番茄根本养不起来笔名,对于很多作者来说,养笔名比赚快钱重要得多。”刚刚离开番茄,签约晋江的古代言情作者刘思对「市象」表示。

养笔名是网文作者圈的专属词,意思是靠自己写的文打出风格和知名度,也就是“文红带动人红”,可以留住一批忠实读者,之后新开的文也会有作者自身的基础流量。

刘思告诉「市象」:“养笔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决定你能不能全职写文的重要因素,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一个作者的每本书都能红,但是作者本身一旦出名,怎么写都不会扑的太惨,而且一旦后续的文质量跟上,成为大神指日可待。但如果养不起来笔名,除非每本都能写红,否则永远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刘思决定从番茄转向晋江,养不了笔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番茄小说的推荐页面,推荐榜单上从上到下排列的只有书的名字和封面,在书名下方则是这本书的类型标签和更新状态,以及该书热度,没有任何作者信息,想要看到某本书的作者身份必须点进这本书才可以。

“其实这种设计很说明问题,番茄在乎的是单本书够不够有噱头,能不能吸引更多流量,所有非常不利于我们作者的长线发展,番茄的读者完全不会因为某本书合口味就关注作者。”刘思向「市象」表示。

在付费网文平台,为内容付过费的读者,会对于自己看到的内容更加敏感和珍惜,当遇到喜欢的作者,会关注作者的其他书,这批“作者粉”会让作者本人获得一定知名度,作者在创作时就不必时时跟随热点,为了流量焦头烂额,在创作时也会更加注重内容质量。

刘思告诉「市象」,她离开番茄的第二个原因,是AI问题。

从2024年6月开始,陆续有作家开始收到番茄系统发出的“AI补充协议”,通知作者签署协议,之后作者的作品将用于平台的AI模型训练,这激起了番茄一批创作者的愤怒,不少创作者纷纷表示无法接受,甚至以集体停止更新,离开平台来抗议。

此前AI在网文行业也早有出现,但都用于用户端,大多时候只是辅助读者阅读,辅助作者创作,但番茄有意将其应用到供给侧,这让创作者被取代的可能性增大。

很快,番茄在大面积抗议中向作者出台了补充协议,允许作者删除AI相关条款,但刘思表示,签署补充协议之后,很多作者的作品都遭到了限流,收益断崖式下降,也包括自己。

“番茄追求的始终是流量,它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内容生产平台,所以使用AI是迟早的事情,尤其是现在AI已经有取代新手作者的趋势,留在番茄或许就是在加速‘网文作者’这个行业的消失。”刘思向「市象」表示。

03 番茄对行业的价值在哪?

打开番茄作家助手的界面,开屏会出现一句“让好故事影响更多人”,其实番茄很清楚,内容平台想要立足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质量,但番茄的流量来的太快、太多,让番茄似乎与“好故事”走向了背道而驰的方向。

网文自二十多年前在互联网出现后,深刻地改变了国人的阅读方式,最早的网文网站“榕树下”,聚集过当时中国最先锋的一批年轻人,出现过一些至今名字都如雷贯耳的作家:安妮宝贝、韩寒、郭敬明、饶雪漫等等,他们至今都在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产业。

热爱文学的人没少对网文嗤之以鼻,认为网文算不上真正的文学,但当年“榕树下”举办的网络文学大赛,余华、苏童、王安忆、王朔、阿城、陈村、麦家、陆川等名家均曾出任大赛评委,获奖作品的水平丝毫不亚于传统文学,比如那年的《悟空传》。

“榕树下”给网络文学打开了蓬勃发展的大门,而起点中文网的出现,真正的开辟了完整的网文世界,引入了付费阅读,培养了网文读者付费的习惯,晋江、潇湘书院、17k等一大批网文平台雨后春笋一样开始发展。

同时,网文题材、写法、知名作者,全部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南派三叔、天蚕土豆、匪我思存、烽火戏诸侯、顾漫、桐华、今何在、明晓溪、唐家三少等等一批支撑网文世界的作家横空出世,也正是这批人,证明了网文也可以有文学性,也有能力讲好故事。

“当年我们真真切切感受过什么叫‘巅峰盛世’,不少人在那时候决定开始写文,都是受猫腻、烽火戏诸侯他们影响,他们算是我们这代人的偶像了。”80后网文读者王骏向「市象」表示。

“有人经常把《明朝那些事儿》当成传统文学,但是实际上它是地道的网文,我们那时候都在天涯追更,可以说火遍大江南北。”王骏表示,曾经的网文水准非常高,所以他并不同意现在文坛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态度。

莫言曾经明确表示,想要研究当代文学,绕不开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的确确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结构,独树一帜的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前人铺的路,后人似乎并没有能力走好。王骏向「市象」表示,现在的网文数量比以前多的多,但是他再也没有看到过一个“好故事”。

好故事的产出,需要立足于良性的作家生态端,阅文和番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阅文早早抓住了这一点,将确保作者能生产出好内容作为平台核心,注重作者生态,例如阅文的年度评选的作者榜单“白金大神榜”,是网文届公认含金量最高的榜单之一。

而番茄如今作为所有网文平台的“头部”,用大把流量和免费模式将付费网文平台的生存空间越挤越小,却越来越留不住好作者,讲不出好故事。

“努力码字然后成为大神,卖版权实现财富自由,是每个写网文的作者终极梦想,就是像猫腻(《庆余年》作者)那样,但番茄的读者没那么在乎书的质量,所以想实现这一切,离开番茄是必选项。”何雨表示。

目前番茄的确没有打造出任何能够比肩《庆余年》的IP,始终在短剧IP中打转。

“我不认为番茄是真的想做内容。”刘思表示,“番茄手握巨大流量,变着法的变现才是它最想要的。番茄像是一个庞然大物,霸道的抢走了不少网文平台的生存空间,但是却在拉低着中国网文的质量下限。”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为《市象》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0 阅读:10

市象

简介:研究真问题,书写真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