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降血糖效果超好:用“1、3、5、7、9”法则,血糖好

郭淮聊健康 2024-12-17 14:04:38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管理不仅依赖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长期规律的运动不仅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显著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运动对糖尿病的惊人效果、具体的运动方法以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旨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份实用的运动指南。

一、 运动对糖尿病的惊人效果

1. 运动降糖效果立竿见影

运动之所以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关键在于它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性,并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运动时,身体首先消耗的是肌肉中储存的糖分,大约5-10分钟后,开始动用血液中的糖分,因此只要开始运动,血糖水平就会逐渐下降。而且,运动后的降糖效果能够持续较长时间,有时甚至能延续到第二天。例如,简单的步行就能使餐后血糖降低2mmol/L。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其降糖效果能持续至少12个小时。这意味着,如果糖尿病患者早晚都能坚持快走30分钟,即便其他时间保持静态,也能有效降低血糖,效果堪比一片降糖药。

2. 肌肉:血糖的稳定器

肌肉不仅是力量的源泉,更是血糖的“稳定器”。肌肉能够储存肌糖原,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肌糖原的合成会增加,从而降低血糖;而当血糖过低时,肌糖原会释放糖分,维持血糖稳定。因此,增加肌肉量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运动,特别是抗阻运动,是增加肌肉的重要手段。此外,增加肌肉还能有效预防跌倒。糖尿病患者中,50%-6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跌倒后发生骨折的风险极高。而运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稳定性,从而有效预防跌倒和骨折。

3. 运动减少并发症

运动不仅能直接改善血糖水平,还能显著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进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体而言,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包括:改善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增加肌肉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强化心肺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运动还能改善心情和睡眠质量,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患者运动原则

为了最大化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建议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循“1、3、5、7、9”的运动原则。

“1” :餐后1小时运动。餐后是血糖水平较高的时段,此时运动有助于快速降低血糖。

“3” :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身体的代谢在持续运动30分钟后会明显加快,有助于调节血糖。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骑车和羽毛球等,以及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节奏舞蹈、游泳、足球和篮球等。同时,建议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弹力带和平板支撑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5” :每周至少运动5天。保持这样的运动频率,能让身体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7” :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例如,60岁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10次/分以内,以避免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

“9” :运动习惯要保持长久。只有长期且规律的运动,才能真正发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三、 糖友运动,注意事项不要忘

虽然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益处多多,但在运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不宜运动的情况 :在运动前,务必咨询临床医生,了解自己是否存在不宜运动的情况。如血糖高于16.9mmol/L,或血糖波动明显难以控制;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有严重慢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新近有眼底出血、血压过高、严重心律失常或新发心肌梗死、下肢破溃或有坏疽感染等。

备好快速升糖食物 :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快速升糖的食物,以防低血糖发生,尤其是空腹运动时。如果正在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如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等,更需特别注意。

注意运动安全 :避免空腹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选择开阔平坦的场地运动,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锻炼,穿着宜舒适、透气,注意保护足部。运动前后做好准备和放松运动,增加肌肉的柔韧性,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勿急功近利。

综上所述,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遵循科学的运动原则,注意运动安全,糖尿病患者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