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两大车企探讨合并,800万销量基盘对中企有何影响

说车蓝莓酥 2024-12-19 05:24:35

本田与日产携手应对电动化挑战和销量下滑,计划成立共同控股公司,并可能邀请三菱汽车加盟,旨在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此举意在挑战特斯拉和中国电动车企业,重塑全球竞争力

文|孙悦桐 李皙寅

编辑 | 李皙寅 施智梁

12月18日,有消息称,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HMC.US)和日产汽车(NSANF)将进入合并谈判阶段,并正在考虑成立一家控股公司,计划将日产持股的三菱汽车也纳入控股公司旗下。

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希望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增强在全球电动汽车和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力,共同应对特斯拉和中国电动车厂商的挑战。

若整合顺利推进,合并后的公司年销量有望达到8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同时,这也意味着日本汽车产业将形成两大主要阵营——“本田-日产-三菱联盟”与丰田集团,接下来日本国内或形成这两大阵营“分庭抗礼”的局面。

日产中国对《财经》表示,上述消息并非两家公司发布的内容,本田和日产、三菱,三方的确在讨论未来合作的各种可能性,但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受该合并消息影响,本田汽车、日产汽车、三菱汽车本周三12月18日股价一度暴涨。其中,日产汽车5.10美元/股收盘涨幅超11.46%,三菱汽车487日元/股涨幅扩大至19.65%,触及涨停板,而本田汽车25.26美元/股股价涨幅为0.96%。

尽管日系车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技术和智能化领域面临巨大挑战,加之当前日系车在销量上承受着较大压力,但其强大的产能、供应链体系和包括内燃机在内的一系列技术储备,还有庞大的市场基础,远未到说不行的时候。

01 合作早有端倪,是为应对中企竞争

三家企业的整合并非毫无征兆。2024年3月,日产和本田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建立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4年8月,三菱加入上述“朋友圈”中,三方签署谅解备忘录。

据称,日产、本田、三菱三方同意在软件开发、电池研发及其他电动汽车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以节省开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家车企试图抱团取暖,旨在追赶在电动车领域领先的中国车企和美国特斯拉,强化电动车和智能汽车技术上的竞争力。

日产执行副总裁佐藤昭(Akira Sato)曾宣称:“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尤其是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上,日产将与全球的技术合作伙伴加强协作,借助共享技术和平台来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这也是我们未来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长久以来,日系车企在内燃机、燃料电池领域有丰厚的技术积累,面对动力电池技术及智能化等技术,投入相对有限,产品也相对保守。

尤其在全球汽车最大单一市场——中国。以比亚迪为首的新型电动车企业正在崛起,其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和价格竞争力,使得日本车企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优势受到了挑战。

在中国市场,日系车市场份额已连续三年下滑,从2020年的 24.1%下滑至 2023年的17%。

从2024年1月至11月在中国的累计销量来看,本田汽车为740,399辆,同比下降了30.7%。日产汽车为621,713台,同比下滑了10.53%。

图表数据来源: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官网销售报告

不仅是中国,梳理过往三年,本田和日产的全球销量可见,均持续下滑。

本田总经理岩田知英(Toshihiro Iwatani)曾提出:“与其他车企尤其是电动车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加快本田的电动化进程。我们正在与全球多个合作伙伴共享平台和技术,尽可能降低单车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02 整合成趋势,鸿海为何“试图插手”?

面对销量不振,日系车企开始了一揽子收缩性战略,以图降本。

2024年7月,本田中国宣布优化产能,确认今年将关闭7条在华整车生产线中的2条,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将由149万辆缩减为120万辆。日产也宣布将全球产能减少20%,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部分高管自愿放弃50%月薪。

根据日产汽车财报,2024年上半财年(2024年4月至9月),日产汽车的营收为59842亿日元,同比微降1%;营业利润为329亿日元,同比大跌90%;净利润仅为192亿日元,同比暴跌94%。考虑到下半年的车市大环境,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态势,日产下调本财年全年的经营利润预期,由原先的5000亿日元下调至1500亿日元。本田汽车在同期的财报显示,公司营业利润7426.08亿日元,净利润4946.83亿日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系车就不行了。以日产汽车为例,公司流动性状况良好,拥有1.9万亿日元的未使用承诺额度以及1.4万亿日元的现金等价物。按照年消耗6000亿日元,日产仅凭现有1.4万亿日元现金也能维持运营一年以上,加上未使用承诺额度,甚至可以达到五年半。

就如日产汽车发言人Shiro Nagai所说,日产汽车拥有充足的流动性,具有“多种资金来源”来偿还未来五年的债务,包括目前可用的流动性、汽车现金流、利润丰厚的销售融资业务的股息以及新债券发行。

由此可见,通过合并,两家公司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成本节约、技术创新加速等多方面的优势,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值得留意的是,在本田和日产的业务整合磋商中,中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的参与显得尤为关键。

鸿海精密工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台湾,主要为众多知名科技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包括苹果、索尼、微软等。其业务涵盖智能手机、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

有媒体报道称,鸿海通过其首席战略官关润的领导,试图通过收购日产的股份,特别是从雷诺信托银行的股票中获取控制权,从而介入日产的经营。鸿海的目标是借助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但这并非本田所乐见的事。“如果日产和鸿海合作,我们的合作就会一切归零。”本田相关人士对日产可能与鸿海合作一事表示强烈反对。

有媒体援引本田相关人士的说法称,对本田而言,与日产的合作是增长的轴心,因此无论如何都希望避免谈判破裂。本田方面甚至讨论过,如果鸿海对日产实施敌意TOB(公开要约收购),本田将扮演“白骑士”(友好收购者)的角色。

责编:王祎

0 阅读:43

说车蓝莓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