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今天咱们聊聊马克龙。这位法国总统搞了不少大动作,又是叫停买美国武器,又是往乌克兰派维和部队,妥妥地“左右开弓”,把美俄两边都给得罪了。有人说他胆子太大,玩火自焚;也有人说他高瞻远瞩,在下一盘大棋。咱们今天就来拆解一下,看看马克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先说这武器的事儿。欧洲一直以来在军事上都挺依赖美国的,买武器也大多买美国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的军购订单里,美国货占了快七成,法国自己才一成多点。这就好比一个家里,吃饭穿衣都靠别人施舍,时间长了,腰杆子能直吗?马克龙估计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喊出“欧洲武器优先”的口号。
当然,这事儿也不全是出于什么高尚的情操。美国那个《国防生产法案》优先照顾自家军火商,欧洲想买F-35战机,得排队排到2030年。法国达索的“阵风”战机却因为订单少,生产线都快闲置了。马克龙这么一搞,既能刺激欧洲的军工产业,又能给自家产品打开销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再看这乌克兰维和部队的事儿。马克龙联合英国,拉了个“自愿联盟”,打算等俄乌停火后往乌克兰派兵。俄罗斯一听就不乐意了,放话谁敢派兵就等于宣战。但马克龙这步棋走得挺鸡贼。
首先,他没走北约那条路,而是自己组了个“志愿者联盟”,这样就避免触发北约的集体防御条款,降低了跟俄罗斯正面冲突的风险。其次,派兵数量也就几千人,意思意思,既表明了立场,又没真把俄罗斯逼急了。最后,他还强调这得乌克兰自己邀请才行,把皮球踢给了乌克兰,也堵住了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嘴。
俄罗斯虽然嘴上强硬,但估计心里也明白,真要跟整个欧洲对着干,代价太大。就像2024年奥运会停火那事儿,普京嘴上说着“历史不会重演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悲剧”,但最后还是没真动手。
马克龙这“两面派”的做法,看似得罪了美俄,其实是在玩一种“战略模糊”。对美国,他抢了军火市场,但在冻结俄罗斯资产这些问题上又跟美国合作,相当于给了美国一颗甜枣。对俄罗斯,他派了维和部队,但又反对没收俄罗斯资产,还强调要“符合国际法”,也算是留了条后路。
说白了,马克龙就是想趁着美国霸权相对衰落、俄罗斯实力受损的机会,在多极世界里给法国和欧洲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当然,这么做风险也不小。万一俄罗斯在停火后又打起来,那派去的维和部队可就成了人质。美国也可能会在技术上卡法国的脖子,比如不给F-35提供发动机什么的。更麻烦的是欧盟内部意见也不统一,德国不想派兵,东欧国家又怕得罪俄罗斯。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那会儿,法国就想摆脱美国控制,结果被美苏联手教训了一顿。现在马克龙又想故技重施,能不能成,还真不好说。毕竟这就像走钢丝,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成王败寇,且走着瞧吧。
小马自始自终就是个自大的软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