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朗普膨胀到疯狂了!中国等待的最佳反制机会已到,绝杀!

小仔浏览厅 2025-04-09 17:52:48

前言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挥舞着“对等关税”这面大旗,企图用贸易保护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

这一举动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些充斥着关税冲突的岁月,历史仿佛重演。

要看清这场较量的真相,我们需要回顾历史,观察美国是如何一步步强大起来的,以及关税政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考察美国的发展史会发现,关税政策曾经是其重要的经济工具,它帮助保护了新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然而,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也可能引发更大的贸易摩擦。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说明关税不仅仅是经济手段,更是一种与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紧密相关的政治武器。

英国想通过税收法案,把财政负担转嫁给北美殖民地,还允许东印度公司用低价茶叶冲击北美市场。

这些行为最终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点燃了独立战争的火焰。

独立后的美国充分认识到关税的双重作用。

汉密尔顿在《制造业报告》中强调贸易保护,主张用关税支持国内新兴产业,抵御英国的经济影响。

关税成为美国早期工业化的重要支柱。

南北战争时期,关税问题再次成为美国南北方矛盾的重要原因。

北方工业需要高关税来保护,南方种植园则需要自由贸易,这两种经济模式的冲突最终导致内战。

二战后,美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主的全球贸易体系,同时适当使用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以此巩固其全球经济霸主地位。

但是,历史也告诉我们,关税并非万能。过度依赖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战,反而伤害自己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关税战和美日贸易摩擦中的“广场协议”都是深刻的教训。

我们要认识到,关税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需要谨慎,不可过度依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根源在于他“美国优先”的想法,总觉得美国在贸易上吃了亏。

他特别在意贸易逆差,觉得这是美国经济不好的原因,想用关税逼着别国跟美国“扯平”,让美国的制造业重新兴旺。

这种简单的想法忽略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大家其实是互相依靠的。

比如2025年2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了10%的关税,3月又对全球的钢铁和铝加了25%的税。

结果是,美国的目的没达到,反而让全球贸易关系变得紧张,各个国家的反应也不一样,有些国家让步了,中国则选择对抗。

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并非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

对部分美国商品征收高达34%的关税,实际上大幅度降低了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限制,直接影响了美国军工和半导体等关键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是一记重拳。

将16家与美国军方有关联的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旨在严格控制可能流入美国军工领域的技术。

不仅如此,中国还针对性地制裁了一些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公司和机构,令其遭受实际损失。

特朗普遭遇中国的系列反制措施后,显得非常恼火,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指责中国采取的行动。

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况截然不同。

现在,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生产链条,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并且在重要战略资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赋予了中国更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如同挥舞在巨人面前的稻草,显得无力而可笑。

特朗普当初为什么会搞错状况呢?

难道是因为他小看了中国的实力和要做成事的决心?

还是说,他被“美国第一”的想法给限制住了,看不清局势了?

也许是他既不了解中国的真正实力,又过于强调美国的利益,导致他对整个形势的判断都出现了偏差。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体现了它的战略考虑和责任感。中国明白贸易战对谁都没好处,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但是,面对美国的单方面行动和贸易上的欺压,中国必须坚定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中国的反制方法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周密的计划。考虑到美国农产品依赖中国市场的特点,中国选择从巴西、乌克兰等地购买大豆和玉米。

这严重影响了美国农民的收入,也冲击了特朗普的支持者群体。

中国暂停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这对美国的页岩油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使其在俄乌冲突期间获得的短暂利益消失。

更重要的是,中国限制稀土等重要资源的出口,这让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企业感到非常困难。

F-35战机、卫星导航芯片、电动汽车电池等高端产品都需要稀土这种关键材料。

而全球约90%的稀土加工产能都集中在中国。这使得美国相关产业面临着原料短缺的挑战。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认为,中国决策者的思维能力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更胜一筹。

中国的反制行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出于对长期战略的周密规划,意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域扮演着日益关键的稳定力量角色,这种担当与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

可以理解为,中国正在努力承担起稳定全球局势的重任,而美国的做法则与之不同。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结果并不理想,美国经济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国内矛盾反而更加突出。

制造业外流、巨额债务、物价上涨等问题,仍然困扰着美国。

特朗普想通过裁减机构、解雇员工、吸引投资移民等方法来减轻经济压力,但这些措施效果有限,难以彻底改变局面。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也让美国变得孤立。

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红海航运,再加上美国盟友之间出现不和谐的声音,都反映出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美国一直强调要“再次伟大”,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这种差距让大家越来越不相信美国的政策。

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面临挑战,其政策的可信度受到了质疑。

在全球局势动荡不安时,中国表现出更强的战略稳定性。

它采取的反制措施,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全球贸易体系的多样化创造了机会。

如果美国仍然坚持错误的做法,中国可以扩大反制措施的范围,例如限制美元结算,或者积极推动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的协议。

这种做法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这样的策略调整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美贸易摩擦既是过去历史的延续,也反映了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未来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

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抓住发展机会,同时化解潜在风险。

中国应如何行动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信息来源:

陈经:中国一直在等反制机会,现在时机已到

2025-04-07观察者网

美媒:特朗普宣布“灾难性”关税政策后,美国财长贝森特可能正计划离职

2025-04-05环球网

暴跌,熔断!刚刚,全球金融市场巨震

2025-04-07红星新闻

中国是否计划就关税问题与美国磋商?外交部回应

2025-04-03中国新闻网

0 阅读:61

小仔浏览厅

简介: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