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出生于北京清华园,王昱珩的起点注定不凡。父亲是参与过人民大会堂设计的工程师,母亲执教于高等学府,邻居多是清北教授。但在这个精英聚集的大院,少年王昱珩却是众人眼中的“异类”。
他厌恶课堂纪律,总在课上蒙头大睡;拒绝社交活动,宁愿对着一缸热带鱼发呆整日。老师家访时叹气:“这孩子明明过目不忘,物理竞赛能拿奖,偏偏考试交白卷。”心理学评估显示他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天才病”让他难以理解人情世故,却赋予他超凡的图像记忆能力——整本《山海经》的异兽图鉴,他看一遍就能默画。
高三某天,王昱珩突然宣布报考清华美院装潢系,这个连美术课都经常逃学的学生惊呆众人。班主任看着他的素描本直摇头:画面充斥着机械齿轮与DNA双螺旋结构,与传统静物画格格不入。
两个月后放榜,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撕碎所有质疑。在清华园,他继续书写传奇:主修装潢却旁听生物工程,手绘的细胞结构图被生科院当作教具;选修计算机课程三天,就能用代码生成动态水墨画。毕业展上,他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清明上河图》,教授感叹:“这小子在重新定义艺术。”
22岁毕业典礼当天,王昱珩在未名湖边立誓:“此生绝不上班。”他开设计工作室首月,给故宫设计的文创折扇卖出百万销售额;为研究珍稀植物,他在地下室搭建垂直农场,培育的荧光睡莲被国际园艺展收藏。
2013年突发奇想复原霸王龙骨骼,他啃完3000页古生物学专著,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能动会吼的模型,引得中科院古脊椎所上门求合作。网友戏称他是“人形3D扫描仪”,他却说:“我只是把别人刷手机的时间,用来验证各种可能性。”
2015年《最强大脑》舞台聚光灯下,王昱珩扫过520杯同源清水,仅用9秒锁定目标。当评委质疑是否作弊时,他淡然回应:“我习惯从右上角开始看。”
这番言论让他获封“水哥”,却鲜有人知,这份狂傲背后是他用30年践行的人生信条——所有吹过的牛,都要亲手实现。
《最强大脑》中日对抗赛成为转折点。面对30万把折扇的“扇面之谜”,他放弃观察直接作答:“这里原本应该写满30万个名字。”赛后网友破译潜台词——暗指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节目组收到数百封历史学者来信,称赞这是“最硬核的爱国表达”。
如今的他活跃在科普一线:为敦煌壁画设计修复方案,用显微摄影揭晓《千里江山图》颜料奥秘,甚至在西南深山复刻“诺亚方舟”种子库。当被问及为何拒绝千万代言费,他指着工作室墙上的钟乳石说:“这些石笋每年只长0.1毫米,比起赚钱,我更想成为时间的朋友。”从被人侧目的“怪胎”到国民偶像,王昱珩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狂人从不需要迎合世界,他们只负责让世界重新看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