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后一位君主永历帝朱由榔,最后的结局无疑是悲剧性的。他从登基开始,就面临着内受权臣挟制、外有群藩跋扈的局面,其地位自始至终都只具有象征意义,绝少实权。大约长期打压之下导致其心性软弱,所以他以华夏天子之尊、在势穷之时却选择了托庇于邻国缅甸,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让大明皇室颜面扫地、最终也没能让他逃脱惨遭绞杀的命运。其实除了颠沛流离于西南各地之外,日趋绝望的朱由榔也曾试图垂死挣扎,甚至一度将希望寄托在教皇的援救上,为此不惜让全家接受了洗礼,并委托传教士卜弥格远赴欧洲乞求援兵……
而当时澳门的葡萄牙人,与大明朝廷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不仅多次出售大炮和火枪等武器、派出教官去帮助整训火器部队,甚至多次派出雇佣军直接协助明军作战。哪怕是京师沦陷,满清入关并开始大举南下之后,葡萄牙人也继续选择了与南方的残明势力合作,为他们提供军事支持。这倒不是说这些西方殖民者对大明有多少感情,而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澳门需要的各种中国商品都来自沿海各省,而且他们与大明朝廷的稳固合作关系已逾百年,难免对看上去就蛮勇鄙陋的满清有所疑虑。
无论是隆武、绍武还是其后的永历帝,都曾对通过葡萄牙与欧洲其他强国联络、并获取它们的援助抱有很大希望。传教士瞿纱微带领的一百多名佣兵则一直参与广州守城之战,直到广州被尚可喜攻陷,并用血腥的大屠杀将这座天南第一雄城变成了人间地狱。这样的暴行把一向凶残的葡萄牙殖民者也吓坏了,不得不派人去京师向清廷朝贡,也不敢再公然援助南明。而瞿纱微和他的助手卜弥格,却坚定地投向了桂林的永历朝廷。
在得到这些传教士将前往教廷为大明请援的承诺后,永历帝让自己的皇后和太子都入教受洗,太子的教名是“君士坦丁朱”,看来要是大明重光的话,又一个东罗马帝国大有希望在东亚重现。最后出行前往欧洲的传教士代表是卜弥格,他带着永历给教皇的国书和信物,希望说服教皇能东方派遣一支新十字军。不过他出师不利,在澳门就差点被当地议会扣押,如果不是一些支持南明的主教们据理力争,他根本无法踏上出海的货船。
而来到葡萄牙在东方最大的基地——印度果阿后,总督又将其关了起来,因为满清的顺治帝已经答应了耶稣会在京师继续传教的要求,也同意了葡萄牙续租澳门的要求。卜弥格不得不化妆逃出果阿,以一个亚美尼亚商人的假身份前往波斯,尝试着从陆路去欧洲。因为他是一个出生在立陶宛的波兰人,所以他得以混在一个波兰商团里,经伊斯法罕、在小亚细亚的伊兹密尔停留,然后向威尼斯执政发函求助。得到回应的他冒充来自中国的使者,穿着明朝官吏的袍服,辗转于意大利各城邦,希望从这里得到愿意远征中国的贵人们的帮助。
不过虽然威尼斯等各大城邦的学者,都对他带回的各种中国书籍很感兴趣,但没有一个人会支持他发兵远东的疯狂计划。失望的他终于来到罗马,见到了教皇英诺森十世,却被后者一顿训斥,很多主教甚至认定他根本不是什么使者,而是招摇撞骗之徒。他在罗马四处游说,两年后又面见新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后者虽对大明表示同情,但要说组织十字军之类的要求自然也被其婉拒。眼看无法完成使命,卜弥格还是决意回到中国,向永历帝覆命。他好不容易搭船来到中南半岛的暹罗,然后又进入正在内战重的安南,最后在试图经中越边境到云南参见永历帝时病逝。这一年是公元1659年,也就是当年底永历帝携群臣退入缅甸,其最后的命运也就此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