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味道都想吐!”2025年3月12日,河南虞城县市场监管局一纸查封令,将杨铭宇黄焖鸡推上风口浪尖。其加盟店被曝“剩菜回收再卖”“发黑牛肉染色充鲜”“员工无健康证上岗”等乱象,而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场后厨丑闻竟由外卖小哥集体“避雷”率先揭发。多名骑手在社交平台直言:“最不敢接的就是黄焖鸡订单。”

作为全国拥有2500家门店的餐饮巨头,杨铭宇黄焖鸡的崩塌,不仅是品牌信誉的溃败,更暴露了外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层漏洞。



事件发酵后,杨铭宇黄焖鸡虽发布道歉信,承诺“永久关停涉事门店”“全国排查整改”,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此前劣迹斑斑的“黑历史”加剧了信任危机:
2024年9月,郑州门店致20人食物中毒,最终仅赔偿900元餐费;2024年11月,外卖员爆料“僵尸肉”“配菜不洗”,品牌方未公开调查结果;2025年3月,虞城门店查封前,总部竟对加盟店食安抽查“一年不到一次”。这种“罚酒三杯”式的处理,折射出企业对加盟商监管的彻底失控。一名前区域经理透露:“总部考核只看开店速度和营业额,食品安全只是走个过场。”

杨铭宇黄焖鸡的崛起与崩塌,正是中国餐饮加盟模式的缩影:
野蛮生长:2011年成立至今,门店数从0飙升至2500家,平均每天新增1.5家,但食安培训近乎空白;成本压榨:加盟费从5万涨至20万,却无配套品控支持。为压缩成本,部分店主采购劣质食材,甚至使用报废电池;供应链失控:虽宣称“全产业链管控”,但预制酱料包运输常脱离冷链,变质风险陡增。这种“只收钱不管理”的模式,注定让食品安全成为牺牲品。正如网友嘲讽:“加盟店越多,良心越少。”

黄焖鸡事件绝非孤例。数据显示,2024年餐饮投诉中,外卖占比高达68%,而三大顽疾让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监管盲区: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平均每人需监管500家餐饮单位,日常检查流于形式;法律成本过低:《食品安全法》最高罚款仅为年营业额10%,对年入30亿的巨头而言不痛不痒;平台责任缺位:外卖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形同虚设,甚至为冲销量默许“幽灵厨房”存在。更讽刺的是,消费者往往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外卖小哥的良心爆料,竟成了食安问题的“吹哨人”。

黄焖鸡的“塌房”,撕开了外卖时代“便捷”背后的残酷真相:当资本将食品安全视为扩张的绊脚石,当监管总在媒体曝光后姗姗来迟,每一口外卖都可能是一场健康赌局。
要终结这场困局,需多方共治:
企业刮骨疗毒:严控加盟商资质,建立透明供应链追溯体系;监管雷霆出击:提高违法成本,推行“吹哨人奖励制度”;消费者用脚投票:主动监督举报,拒绝为黑心商家买单。毕竟,食品安全从不应是“奢侈品”——它该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底线。


“你点过杨铭宇黄焖鸡吗?还敢信任外卖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