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再一次享用咖啡、午餐和晚餐,我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2022年11月10日,再度赢得巴西总统选举的卢拉在与政治盟友举行会议时谈到巴西的饥饿问题,不由泪洒当场。
尤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个让卢拉把能让人民吃上饱饭,喝上咖啡作为毕生心愿的国家,其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几个粮食、咖啡出口国之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巴西为何会沦落到这样的境地?卢拉又该如何带领巴西人民走出困境?
巴西困境
如果仅看自然条件,那么巴西简直是一块天选之地。
这个国家不仅领土广袤,且以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土地平坦且肥沃,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热充足,降水丰沛,许多地方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巴西也确实没有浪费其优越的自然禀赋,长期以来,巴西都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闻名在外,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玉米、咖啡出口国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
看起来,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出现粮食危机。
然而,事实却是,巴西国内却有大量贫民深受饥饿的困扰,以至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饥饿地图”上给巴西亮出了黄灯。
研究者们以“结构性饥荒”来形容巴西这违背常识的饥饿问题,并指出导致巴西的饥饿危机的原因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严重的财富集中和令人发指的国家不作为”。
财富集中、贫富分化的问题在世界各国都会出现,但在巴西,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情况尤为严重、难解。
16世纪,葡萄牙人发现了巴西这块风水宝地,很快在这里建立了殖民统治。
在殖民体系下,巴西大搞种植园经济,种植园主赚得盆满钵满,而普通的农民和被贩卖为奴隶的奴工则是要拼命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对于大多数殖民地来说,独立运动多少会打破旧有的阶级局面,给底层民众带来一些生机,可巴西的民众却并没有这样的机遇,因为这个国家的独立过程实在太特殊了。
19世纪初,拿破仑横扫欧陆,葡萄牙王室眼见军队不敌拿破仑,本土失陷在即,选择逃往巴西避难,并将巴西当成“本土”来经营。
后来拿破仑遭遇滑铁卢,葡萄牙也随之复国,王室回迁,但是又舍不舍放弃这些年的经营成果,于是将王子佩德罗留在了巴西担任摄政王。
佩德罗在巴西大权在握,逐渐对头上多一层“太上皇”产生了不耐,没两年就宣布巴西要独立建国。
葡萄牙虽然对巴西独立不满,但是一来这事是自家王子带的头,二来巴西与葡萄牙之间的利益输送也没受什么影响,于是也就认了这事。
与其他经历了艰苦卓绝地斗争,付出了无数牺牲才最终赢得独立的国家相比,巴西的独立可谓一帆风顺。
不过世间万物,从来都是福祸相依,巴西独立顺风顺水的代价,就是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在独立前后完全没有任何变化,人民没能从独立当中得到哪怕一点点好处。
之后巴西政局虽然数度变幻,但究其根本,政权一直掌握在圣保罗和米纳斯吉拉斯(咖啡种植区)的大种植园主(咖啡寡头)们手中。
直到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作为初级原材料出口国的巴西深受打击,大量工人失业,国内物价飞涨,许多原本就在贫困中挣扎的民众彻底没了生路。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爆发了1930年政变,“咖啡政治”总算宣告终结。
新政府借人民的愤怒上台,自然要想办法改善底层民众的处境,可是种植园主势力在巴西实在太大,新政府也不敢和他们硬碰,一点也不敢对大地主的土地动手。
他们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只有发展工业,让无地农民能够进城务工挣条生路,也促使地主因为劳动力的减少而发展现代化农业,希望通过做大蛋糕解决分配不公造成的社会问题。
然而,即使巴西工业繁荣发展,仍旧有许多无地农民在抱着希望进城后,却找不到工作,只能沦落贫民窟。
眼见工业化不能解决巴西的问题,1962年,在古巴革命的激励下,巴西政府也开始尝试进行土地改革。
如果土改推行顺利,巴西民众都能分到自己的土地,那么以巴西的自然条件,至少饥饿不会继续成为巴西的困扰。
但巴西的改革触犯了美国资本的利益,同期巴西政府与苏联复交,支持古巴革命的表态更是触动了美国政府的神经。
没过多久,美国就发起了山姆兄弟行动,支持巴西军政府政变上台,巴西的土改自然也无疾而终了。
解局之法
直到2002年,工人出身的卢拉带领劳工党为首的左翼联盟赢得了大选,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直选左翼总统。
这位从工人成长起来的总统,对底层民众的痛苦有着切身体会,决心要彻底解决巴西的“结构性饥荒”问题。
上任的第一天,卢拉就宣布要实行“零饥饿计划”,为贫困家庭提供补助,并竭力促进贫困地区就业。
同时,他还顶着各方压力,强力推动土地改革,先后将170万平方公顷的土地收归国有,让巴西政府终于有了属于自己掌控的粮食。
在卢拉的努力下,巴西的贫困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结构性饥荒”也随之好转。
2010年卢拉卸任前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授予巴西“世界反饥饿奖”,以表彰巴西政府在这方面的重点贡献。
继任的迪尔玛·罗塞夫政府延续了卢拉政府的政策方针,到了2013年,巴西首次从“世界饥饿地图”当中除名。
然而,巴西的改变显然不符合资本家尤其是美国的利益。
于是,2014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一番操作,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经济对粮食和矿产出口依赖较高的巴西顿时陷入危机,引起了巴西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同时,巴西右翼在美国的指点下,对卢拉展开了政治迫害,指控卢拉贪污受贿,以此令卢拉无法参加下一届选举,并败坏卢拉和劳工党的名誉。
在这样的操作下,2018年巴西大选中,右翼卷土重来。
新政府一上台,立刻对劳工党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一砍再砍,推动国营企业私有化,为资本大开方便之门,好不容易有所缓解的贫富分化问题重新加剧。
巴西的贫困家庭再次陷入了粮食危机当中,这使得巴西在2019年重返联合国饥饿地图。
就连巴西中产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冲击,不得不消费降级,用鸡肉替代牛肉、再用鸡蛋替代鸡肉。
这令巴西人民越发怀念卢拉,当2022年已经洗清了罪名的卢拉再度参加总统选举时,即使有全球民粹主义抬头的不利因素影响,卢拉依旧顺利胜选。
在胜选后的组阁期间,谈起巴西当前的经济状况,卢拉不由落泪叹息:“我从没想到饥饿会再次来到这个国家。”
上任之后,卢拉先后推出了“家庭补贴金计划”、“无饥饿巴西计划”等减贫计划,来消除巴西的饥饿问题,并再度大获成功。
仅2023年一年,巴西就帮助2400多万人摆脱了饥饿,这对巴西来说是一个创纪录的历史成就。
吸取了上次多年减贫成果因政府换届,政策变化毁于一旦的教训,这一次,在为贫困人口提供补贴援助的同时,卢拉加强了对小农户生产的关注。
一直一来,巴西的农业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大农场农业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极高,但许多小农户的生产还停留在极为原始的状态。
偏偏巴西的大农场产品大部分都用于出口,真正供应巴西国内的还是那些小农户,这也是导致巴西饥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能够满足巴西的粮食需求,巴西的粮食危机不至于如此严峻。
于是,卢拉政府为小规模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农村信贷,并专门修订政策,提高了政府对家庭农场的采购额度,并决定采取措施,鼓励小农户购置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巴西小农户农机、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卢拉政府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
2024年2月,中巴农业机械化合作示范项目启动,31件适合小规模作业的农业机械被运抵巴西巡回展示,并由中国专家向当地农户普及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知识。
无数巴西小农户因此收益,中国农机也开拓了新的市场,中巴两国实现了双赢结果。
参考资料
谈到这个问题,巴西候任总统卢拉当场落泪! 北晚在线
巴西:抗击饥饿是一项政治工程 环球杂志
巴西和中国农业合作持续惠及两国人民 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