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时候,咱们国家搞了第一次授衔仪式。当时主席把这个挺艰巨的任务交给彭老总和罗荣桓来负责。这任务可不简单,得按照标准和要求严格评选才行。
在他们评定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这天,这两人就向主席反映了一件特别棘手的事儿。
我党有差不多三千名老红军不符合标准,这该咋处理?
一、军衔代表荣誉人们老是讲,一个士兵要是不想当将军,那就不是个好士兵。1955年的授衔大会,对那些将士们来讲,可就是他们光荣的时刻。
大家可能会说,新中国1949年就成立了,那为啥对将军们的嘉奖要等到6年之后才进行?
你知道吗?早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主席就开始操办授衔这件事。当时新中国有500多万名士兵,可授衔的人数是有限的,这任务有多艰巨,大家肯定都能想象出来。
而且评选的时候必须公平公正,谁有当将军的资历和战功,谁又能当元帅,这都得经过层层筛选才行。当时,为了更精准地明确各位将军的贡献,中央专门组建了一个调查小组,去调研各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从这也能看出来,授衔这事儿那是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
其实,讲道理的话,打仗的时候就该给各个军队建立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为啥?因为这样既能方便直接掌控军队,又能利于直接管理。
不过,想想抗战那些年,咱党哪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事。就算新中国成立了,也不是马上就着手办,而是一直在修补和完善这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评定军衔可不是简单事儿,刚听到主席安排彭罗二人的时候,他俩心里还犯嘀咕,心想主席咋把这么个简单的差事交给他们了。
可是等他们开始行动了才发觉,哪有那么容易。不管评选哪里不公正,都可能影响到将军们;任何战功要是没被了解到,都可能让评选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这边授衔工作才刚刚走上正轨,那边朝鲜就发来了求救信号。美国操控着联合国军对朝鲜出兵,还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完整!
保家卫国那可是一刻也不能等!就这么着,党中央决定先把授衔这事儿往后放一放,先派部队去朝鲜。
抗美援朝战争一结束,彭老总从朝鲜回国了,组织就再次启动授衔一事。
并且在这个时候,咱们国家和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关系特别友好,后来授衔的时候,有一部分还借鉴了苏联方面的经验。
最后授衔等级被分成了6个级别19个等级,尽量让将士们得到公平公正的军衔。
所有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就在这时候,碰到了一个特别难办的事儿,就是那些当年为国家出去打仗的老红军,该怎么安排?
可以讲,要是真按授衔的要求来,他们其实是不达标的。但他们大多数都历经无数战斗,有的从土地革命一开始,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那可都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
当时的硬性规定说评选军衔得从“才、德、资”这三方面来。可那三千老红军,大多都是普通穷苦百姓出身,基本上没什么文化。
这就得说说当年工农红军的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就是红军。
老蒋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就开始大肆迫害爱国人士和我党人员。
当时,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的时候,打的旗号就是工农革命军。
可是那时候时局特别乱,各地革命名称也不统一,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过了两个月,我党又发起了“黄麻起义”。
这场起义大家都叫做“农民自卫军”起义。就在这次起义成功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很亲切地把我党称作“红军”,“红军”这个称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首次出现的。
到了次月,叶挺、叶剑英他们就发动了“广州起义”,在这广州起义里第一次用到了“红军”这个称号。
打这之后的革命武装斗争,一直用的都是“红军”这个称号。
井冈山会师之后,就正式叫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打这以后,所有的革命武装都按照命令改叫“红军”了。
红军最开始的时候,就接受过革命思想的影响,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和军事知识。就像当时领导起义的毛主席、叶挺、叶剑英他们一样。
但打那之后,我军不管到啥地方,都会把当地的反动势力给剿灭。就这么着,好多普通老百姓在咱们党这儿看到了希望,然后就自发地想加入我军的队伍里来。
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那个时候,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哪还顾得上学习。所以,后来加入的这些老百姓,文化程度大多不咋高,好多人连一个大字都不认识。
所以,他们肯定是当不了队伍里的指挥层的。就像那些很早就参加我军队伍的红军战士,他们大多就是普通士兵,没什么官职。
他们当中有些人资历特别深,深到比后来授衔的一些将士的资历还老,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们都还只是普通士兵。
我军授衔标准是依照当时世界主流来规划的制度,可这样一来,我军起码有3000多名老红军达不到标准。
可是,有3000名老兵,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的安定那可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就因为文化方面的原因,不能参加授衔,这咋看都不太合理嘛。
虽说遵守规章制度没错,可规章制度之外还有人情呐。当时军委的同志们也察觉到这个麻烦事儿了,就向上级反映了。
有一天,彭老总还有罗荣桓元帅,他俩拿着厚厚一沓名单就进了主席的办公室。他们想让主席来决定这个左右为难的事儿。
主席听到这个问题后,态度特别坚定,主席说:要是那些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的老红军最后连个军衔都得不到,那这授衔还有啥意义?
大家或许不知道,最开始跟着主席的红军有三万多人。可是经过好多年的抗战,最后剩下的红军战士就只剩大概3000人了。
想当初,他们跟着主席四处征战,走南闯北的。可如今,就因为制度方面的原因,不能给他们授衔。主席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老兵受这种委屈,说啥也不答应。
就这样,主席和周总理一块儿商量后决定:红军不下校!
结语主席的这一决定,全党上下都没有异议。对那些老红军而言,这可不只是一个军衔,那是对他们多年革命事业的认可!
这些老红军,生存率不到十分之一,理应得到这样的认可!
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没文化那是因为贫苦。就凭资历也应得
最开始的原始股,风险最大,死亡率太高了!不给军衔说不过去
这只是坊间传闻 已经被证明的 红军资历中55年授大尉有之 有上尉 甚至还有少尉 男女都有!
红军撤离瑞金时有 8 万多人,湘江战役后减员至 3 万人左右,再加上后面陆陆续续加入的,一路长征减员,真正身上背过红军这个称谓的,小几十万人应该是有的,最后只剩这3 千人。百不存一
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跟随那么久。